八百壮士浴血守四行仓库 英雄事迹远扬,致敬抗战英雄

admin

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_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

新华社于6月24日从上海传来消息,标题为“孤军奋战坚守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声名远播”。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_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

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光复路1号至21号,一栋栋庄严肃穆的混凝土建筑外墙,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抗战旧址”的标识。往西数十步,纪念广场上聚集了众多瞻仰者,他们抬头凝视着四行仓库西墙,那里布满了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密集弹孔,他们肃立、鞠躬、献上鲜花,以此向英勇的抗战英雄表达敬意。

在八十八年前的岁月里,此处曾是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场,硝烟弥漫。谢晋元等英勇的“八百壮士”肩负重任,与日军展开了为期四天的艰苦激战。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成为了“八百壮士”的英雄传奇,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意志。当时,一首歌曲传唱开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瞧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瞧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在战场。”

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_

谢晋元,祖籍广东蕉岭,生于1905年。1922年,他成功考入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到了1925年底,他转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1926年10月,他顺利毕业,并投身于北伐战争。1934年9月,他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完成了第二期学习。紧接着的次年,他被任命为第88师补充团的中校营长。

1937年,日军侵略者将触角伸向了上海城。随着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爆发,日军增援部队如潮水般从长江口登陆上海,我国军民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经过两个多月的战事,上海北部的关键战略点大场沦陷,88师262旅524团的团附谢晋元接到命令,带领超过420名官兵,在10月26日的深夜抵达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是88师师部的所在地),其任务是保护主力部队撤退,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为了误导敌人,四行仓库的守军对外声称仓库内有800人,因此外界尊称他们为“八百壮士”。

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_

10月27日拂晓时分,日军察觉四行仓库内尚有中国守军驻守,随即发起猛烈攻势,却遭遇了“八百壮士”英勇顽强的抵抗。到了10月28日夜晚,谢晋元向全体官兵传达了“与阵地共存亡”的指令,彰显了他与全体战士共同坚守、生死与共的坚定意志,同时激励他们展现出无畏流血、勇于牺牲的军人风范以及拯救国家民族危难的崇高精神。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馆长马幼炯阐述,谢晋元凭借其非凡的勇气和敏捷的指挥才能,率领部队在狭小的空间内与凶残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四天四夜。在这场激战中,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十多次猛烈的攻势,造成了超过两百名日军的伤亡。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反抗侵略的胜利之歌。

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_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

在那时,苏州河南岸的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民众自发地给守军送去了旗帜、食物和药品。上海师范大学的苏智良教授表示,“八百壮士”独自抵抗的英勇事迹,得益于当时上海繁荣的媒体传播,名声迅速传遍各地,不仅为解放军的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各行各业抵抗侵略的斗志,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勇气和坚定信念。

2015年8月,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其建筑主体,包括仓库西墙等,均按照原貌进行了修复。自那时起,前来参观的人数络绎不绝,累计参观人次已超过610万。谢晋元的子女谢继民、谢骏等也纷纷加入了志愿讲解团队。

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作文_铭记缅怀历史先烈心得体会

苏州河的两岸如今高楼耸立,生态环境宜人。谢骏表示:“经过无数次的讲述,我们得以将前辈们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牢记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