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大范围高温将影响哪些地区?今年为何格外热?

admin

今年热得早吗_热今年几岁_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出现高温潮湿的天气状况,而北方多个地区则连续多日感受到了酷热难耐的“桑拿天”体验。

气象部门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高温天气将再次加剧,将有超过10个省份迎来40℃以上的“桑拿天”,局部地区的气温极端偏高,与往年同期相比,高温程度尤为罕见。

下周大范围高温将影响哪些地区?今年为什么格外热?

下周高温或影响超15省份

10日,从东北到江南、华南的多个地区遭遇了35℃以上的高温,同时伴随着较高的湿度,使得闷热感十分强烈。

与往昔年份相较,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分布异常偏北,导致北方多地气温闷热,情况罕见。以长春为例,10日的最低气温高达26.7℃,这一温度打破了自1951年以来当地完整观测记录中的最低气温纪录。高温加上高湿的双重作用,使得“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的形容一度成为北京市民热议的话题,并冲上了网络热搜。

中央气象台预测,接下来的一周内,我国的高温状况将逐步加剧。13日,高温现象将显著增加,从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等地区,暑热将不断加剧。同时,南方地区从13日开始,高温也将逐渐增多并增强,加之湿度较大,人们会感到如同身处蒸桑拿之中。

从14日起,高温影响范围将显著拓宽,涉及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黄淮流域、江淮地带以及江南地区等广阔区域,预计影响的省份数量将达到或超过15个。

此次高温不仅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强度相当显著。据预报,14日至16日将迎来高温的巅峰时期,届时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近十个省份将遭遇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12日至13日,前期累积的降雨逐渐减少,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气温将逐渐上升,福州从14日开始,预计将迎来一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天气。

今年为何格外热?

陈涛,中央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在11日指出,观察7月上旬的天气状况,华北、东北和四川盆地普遍呈现出高温多湿的气候特征,而黄淮、江淮、江汉地区则遭遇了高温且潮湿的闷热天气。这种天气现象的出现,与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并提前且增强的态势密切相关。

未来一周内,副热带高压将增强并逐渐向西扩展,与此同时,它与大陆高压协同作用,导致高温天气的频率将显著上升。

根据预报,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河南和山东地区将出现较为极端的高温天气,这种高温在同期较为罕见。以济南和郑州为例,15日左右,两地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约40℃,而最低气温则可能升至或超过30℃。

河南省气象台于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天气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从13日至20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将经历超过37℃的高温闷热天气。特别是14日至16日,河南的北部、中部、东部以及南部的一些县(市、区)气温将升至40℃以上,部分区域气温甚至可能超过42℃。此外,河南省中南部局部地区的气温有可能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河南省气象台的高级工程师栗晗指出,此次高温天气的形成主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盘踞于河南上空,使得天空晴朗云量稀少,从而显著增强了太阳辐射带来的升温效应。此外,该高压控制区域内的下沉气流盛行,进一步加剧了增温效应。再者,低层暖气团的发展势头强劲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也为极端高温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意防暑、警惕热射病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魏璐指出,即将到来的高温闷热天气,其持续时间将比上周中后期的高温天气更长,强度也将更大,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它对人体健康、交通出行以及能源供应可能产生的影响。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会提升中暑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例如,当气温超过32℃时,脑卒中的风险会明显上升,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危险性会进一步加剧;此外,从轻度中暑进展到热射病,可能仅需短短数小时。

专家指出,接下来的一周,气温将持续攀升,中暑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公众应尽量待在室内保持凉爽,并适时补充水分。此外,在10点到16点这一气温较高的时段,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一旦出现头晕、疲倦、出汗过多、皮肤发烫等中暑迹象,应立即使用解暑药物。若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并警惕热射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