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点上方↑“潍坊潮生活”即可订阅时尚潍坊!
潍坊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10.6亿元,同比增长9.7%,这一增速在全省城市中位居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56.9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9;此外,其他关键经济指标的增速也普遍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并且多项指标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组数据,着实亮眼。
潍坊的GDP在2020年达到了5872.2亿元,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成功跃升至7000亿以上,实现了对6000亿的跨越,增量达到了1138.4亿。在山东省的范围内,前一年的GDP增量总计为9966.9亿元,其中潍坊的贡献占比为11.4%。
观察增长速度,潍坊以9.7%的增速领先,该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GDP总量超过7000亿的城市中位居首位。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展的轨迹。在2021年,潍坊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656.9亿元,这一数字在省内超过了烟台,使得潍坊的排名上升至全省第三位。这一成就的背后,充分展现了潍坊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1 经济总量的跃升,让潍坊正式破圈,成为全国关注的城市。
5000亿的规模与7000亿的规模,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一旦突破7000亿,便意味着离万亿的目标仅一步之遥。而达到万亿,则是衡量一个城市繁荣程度的关键指标。
去年,潍坊市提出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力争实现万亿级GDP的目标,当时或许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然而,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这座被誉为“风筝之都”的城市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业绩单。
将潍坊的成绩单放到全国大盘子中考量,会有更多发现。
2020年,潍坊在全国各城市GDP排名中位列第39,位于石家庄之后。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潍坊的排名较去年上升了5位,依次超过了石家庄、盐城、绍兴、扬州和长春。其经济规模与厦门相近,但仍然不及大连、沈阳和昆明等城市。
官方发布的信息表明,长春的GDP总额逼近7000亿元大关,而扬州的GDP为669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扬州在2020年的GDP曾领先潍坊超过100亿元,但如今这一差距已扩大至300多亿元。至于沈阳和昆明,它们在2021年的GDP都维持在7200亿元左右,而大连的GDP则略高,达到了7600亿元。
潍坊的经济水平与大连、厦门、沈阳、昆明等城市相当,均位于同一级别。
2020年潍坊在全国的位次
2 潍坊的崛起,对山东经济格局影响深远。
在众多省份中,广东省和江苏省是GDP总量超过万亿的城市数量最多的,各自拥有四个这样的城市。而山东省和浙江省则各有两个此类城市。
上述省份冲击万亿的梯队中,山东烟台与江苏常州最为接近目标。
2020年,烟台市的GDP已逼近8000亿元大关;得益于众多大型项目的推动,2021年的经济成果预计将十分亮眼。在近期召开的省级两会中,烟台市的市长明确指出,烟台市有望在来年实现GDP突破万亿的目标。
烟台拥有显著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若干关键项目的周边,本年度的预计投资额将突破550亿元。郑德雁表示,预计到2023年,烟台的GDP将超过万亿。
潍坊的崭露头角,或许将使山东省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提前达成拥有四座万亿级城市的宏伟目标。这样的万亿级城市,构成了山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
潍坊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济南和青岛的中间地带,作为山东省东西向经济通道的关键交汇点。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应推动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相互靠近、深化协作、实现功能上的互相补充以及资源的共享,共同塑造一个高水平的协同发展典范,并致力于构建全国范围内最具创新和竞争力的增长带。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山东地区必须将济南与青岛的联动发展作为关键,潍坊、淄博等周边城市同样不可或缺,它们的发展同样需要得到强化。潍坊,地处山东几何中心,一旦山东龙脊潍坊实力增强,便能助力山东昂首挺胸。
3 回顾潍坊走过的路,对山东其他地区能带来不少启示。
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刘永杰在探讨潍坊迈向现代化的历程时,曾撰写过如下文字:
在山东半岛的城市群体中,济南与青岛主要负责政治、金融、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职能,而诸如潍坊等地级城市则更专注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实体经济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可以说,潍坊对自身定位极为清醒,并坚决予以执行。
前些年,房地产业和金融市场异常火爆,众多实体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投身其中。然而,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却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坚决不做”的原则,那就是坚决不涉足非主营业务、坚决不从事低附加值业务、坚决不进行重复的规模扩张。正是这种专注于主业、不轻易分心的坚定态度,铸就了今日的潍柴辉煌。2020年,潍柴的营收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荣登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榜首。
潍坊市在专注发展核心产业方面树立了典范,同时,这也是其经济构成中最为鲜明的色彩之一。在2021年,潍坊市的工业总产出成功突破万亿大关,从而跃升为山东省工业领域的“第二城”。
潍坊制造业之强,下面这组数据体现得淋漓尽致——
潍柴动力、歌尔股份、雷沃重工、新和成、得利斯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关键产业链的“链主”。在2021年,潍柴动力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同时有4家企业荣登中国500强榜单,另有10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
今年伊始,山东省举办了以“五年实现突破”为主题的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潍坊有幸成为其中两个观摩地点之一。在此次活动中,与会代表们依次参观了歌尔光电的二期精密模具智能制造项目、山东高创能源的3GW储能产业园、福田欧康的发动机智能柔性工厂、天瑞重工的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以及潍柴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技术要求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有着特定的要求,即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潍坊高新区。
潍坊市通过以关键企业为核心,吸引其上下游企业共同聚集在园区或特定功能区域进行发展,这一做法已逐渐成为潍坊市制造业的一大特色和显著优势。
此外,潍坊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是那些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的城市中的佼佼者。到了2020年,潍坊的农业产值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该市构建了和谐的城乡关系架构,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县级市均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县域内超过80%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在本地实现就业。2020年,潍坊市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达到了1.99比1,这一数据明显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后者为2.33比1,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后者为2.56比1。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分析。
2021年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我们城市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起始年份。全市各界面对国内外多变的形势和挑战,紧密围绕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执行市委提出的“一一二三四五”核心工作方针,聚焦“一二三”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精确、系统地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投身并融入新的发展布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并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与创新不断深化,民生保障得到有力强化,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十大显著成效。
摄影 王建军
亮点一:经济增长全省领先
紧密把握中央及省级层面出台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重点发展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两大核心产业,优化服务企业专员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经济增速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的经济规模达到了7010.6亿元,成功跨越了7000亿元的门槛,增速达到了9.7%,在全省的排名中位居首位;同时,两年累计的增长率稳定在6.6%,同样位居全省第一,显示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充沛的发展动力。
亮点二:粮食连年增产丰收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28.4亿元,同比增长7.6%。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35.9万吨,同比增长2.6%;种植面积扩大至1027.9万亩,同比增长2.3%;平均亩产提升至424.0公斤,同比增长0.28%,实现了产量、面积和单产的三重增长,且增速均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我市粮食总产量在全年实现了新的历史最高点,这一成就为我市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摄影 刘均田
亮点三:实体经济发展稳健
全面推行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升级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领域,增加值呈现出11.3%的年度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率达到了9.3%。专用设备制造领域,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各类运输设备制造行业,计算机、仪器设备制造行业,以及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其增加值分别实现了37.4%、34.6%、32.4%和28.7%的增长,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生产保持稳定,效益有所提升,进而推动了制造业投资活动的持续稳定和恢复。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5.3%,高于全部投资9.3个百分点。
亮点四: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项举措稳步实施,全市服务业的经济关键指标持续向好,整体发展势头稳健增强。第三产业的总增值为355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营业收入达到418.1亿元,增幅为23.2%,而利润总额更是达到了80.2亿元,同比增长了78.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781.5亿元,同比增长了16.4%,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长了30.0%。与此同时,升级型消费需求不断涌现,金银珠宝以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分别增长了63.2%和28.5%。
亮点五:外资外贸活力增强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通过开放推动改革与发展,其成效日益凸显,外贸和外资的稳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烟台和潍坊发展潜力,质量也在提升。全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657亿元,同比增长39.4%,这一数字已经连续十年创下了新的历史最高纪录,并且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提升到了9.1%。同时,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全市外资实际投入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而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资项目共有13个。在这些项目中,制造业领域的外资使用量约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5%;同时,吸引了日韩投资约2.3亿美元,占总外资的18%左右。
摄影 焦红花
亮点六: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
创新氛围持续改善,创新与产业链的融合日益紧密,以新兴产业、新业态、新形态为标志的新动力正在不断壮大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值增速达到了19.5%,这一增长速度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值高出8.6个百分点。在众多高技术产品中,光电子器件、汽车用仪器仪表、生物基化学纤维、电子元件以及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分别实现了173.3%、98.8%、90.0%、87.4%和58.2%的增长。此外,全市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增长率为37.4%,这一增速比整体投资增速高出21.4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和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迅猛发展,使得全年快递服务行业的企业业务总量达到了4.5亿件,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0%。
亮点七:财政收支规模再上新台阶
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的挑战,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旨在服务企业、拓宽财源渠道。这些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为499.6亿元,增长幅度达17.2%,税收占比高达76.1%。财政支出增长迅速,在关键领域提供了有力保障,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且持久。全市公共预算一般支出达到879.8亿元,同比增长了10.5%。在这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了704.9亿元,这一比例已经连续六年超过了80%。教育领域的支出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了7.4%。而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了11.4%。
亮点八: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
就业政策得到深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的措施得以持续实施,就业援助工作精准高效,就业总规模稳步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2万,超出了年度计划的10.3%;零就业家庭问题得到动态解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的较低水平。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九成,全市设有216家“山东省青年见习基地”,并成功安排2300多人参与见习。我们举办了“春风行动”服务活动,为农民工搭建就业桥梁,累计为63.8万人次提供了免费服务。此外,我们还推动了区域间的劳务协作,帮助2000多家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为2.5万名员工找到了工作。全市共实施了18.4万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派发了价值1.8亿元的培训补贴,这一成绩已经达到了年度目标的173%。
摄影 王绪波
亮点九:居民消费价格处于合理区间
市场对供应和价格的调控力度持续增强,使得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得到提升,这有助于商品与服务市场的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居民消费价格(CPI)也保持了温和的上升趋势。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5%,成功达到了控制目标,即保持在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这一现象主要归功于粮食的大丰收、肉类生产能力的恢复,以及蛋奶和水果等商品的市场供应充足。此外,还得益于工业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充沛,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具体来看,全年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增长了1.0%,居住类价格上涨了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则上涨了0.4%。
亮点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经济增速显著,就业环境保持稳定,民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居民收入的稳步回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7103元,较上年增长了9.4%。在此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了7.5%烟台和潍坊发展潜力,占到了总收入的比例为54.5%,它在居民收入增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6616元,增长了8.2%;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07元,增长了10.9%。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城镇居民。此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据统计,全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1.94,这一比例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0.05。
来源|青小岛、潍坊市统计局
欢迎文末留言,或加小编微信,
邀请您加入潍坊城市发展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