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8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历史,捍卫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传承抗日战争的崇高精神,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月29日,一场以“世界和平、共同发展与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成功举办,该活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作为上海市社联在2025年的核心合作计划之一,同时也是会长论坛的系列活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在致辞中强调,抗日战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对和平的重视以及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在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正遭遇着空前的挑战。因此,社科界亟需汇聚智慧、凝聚力量,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聚焦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持续增强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本领。本次会议不仅是上海社科界促进理论进步、解决发展挑战的关键时机,而且还是全面践行国家领导人外交思想、积极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的重大行动。
胡文丽副会长兼总干事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恰逢抗战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上,回顾历史、追思英雄,探讨二战的历史观、国际秩序、公平正义以及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她着重指出,为了纪念二战的胜利以及联合国的建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捍卫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并夯实多边主义的基石。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反对单边主义的倾向,促进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推动联合国的改革以提升效率,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更要坚定不移地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优化全球治理结构,彰显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孙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部分国家企图通过单边主义手段破坏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全球正面临重要的历史关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中汲取经验和力量。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历史理论的研究,守护好全人类的共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来捍卫历史的真实面貌,坚决抵制那些试图淡化中国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错误言论。二需深化对各国区域的研究,以智力资源助力多边主义发展,并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核心地位。三要着力进行国际间的信息传播,积极传播正确的二战历史观,讲述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故事,传递时代的有力声音。
陈东晓,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的会长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院长,担任了开幕式的主持工作;马英娟,作为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及专职副主席,负责主持了大会的主旨演讲环节。
黄惠康,担任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强调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它以及整个多边主义体系正遭遇着空前的严重考验,并已站在了历史的分岔路口。中国,作为联合国创立的先驱和首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国家,理应坚定不移地维护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秉承并延续联合国自80年前成立以来所秉持的宗旨,为联合国的改革进程以及国际法的发展贡献我国独特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
旷伟霖,曾任我国外交部大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会长,他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扮演了支柱性的角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新的希望之路。缅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纪念其80周年,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价值。当前,全球正面临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奋发图强,继往开来,把握住历史性的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帆,外交学院院长兼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强调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全面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而且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根基及其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单边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历史修正主义声音日益高涨。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以历史为鉴,捍卫历史公正,遵循正确的二战历史观,毫不动摇地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积极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强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重要时刻,国际社会不仅要回顾历史,更要前瞻性地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和国际体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阐述了国际体系重组的必要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从坚守历史正义、促进时代向前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引领全球体系重构、以及围绕宏伟目标实施逐步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石之瑜教授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年后继续反思法西斯主义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他强调,“新法西斯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本质是“殖民主义的法西斯”。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应当致力于维护全球南方的政治经济稳定,加强区域内的多边互助与合作,构建互惠的双边伙伴关系,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
苏智良,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强调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代表了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进步战胜了反动,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强调,保障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即是保障全球的和平与进步,我们必须深刻铭记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守护准确的二战历史观,需摒弃偏狭的民族主义观念,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深刻反思历史,并展望未来。
当天午后,举办了“战后国际大国关系的演变与地缘政治版图的重塑”、“战后东亚区域合作与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全球南方集体崛起及其团结协作的全球意义”、“联合国成立80周年庆典及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五场并行论坛。
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包括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日本学会、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市美国学会、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以及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