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吕正操:从目睹日军暴行立志抗日说起

admin

冀南抗日名将_冀缺将军_

_冀缺将军_冀南抗日名将

_冀缺将军_冀南抗日名将

抗日战争时期的吕正操

1992年,我到广州中国大酒店对吕正操将军做了采访。吕正操将军,名必之,是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人氏。将军家的菜园子紧邻着南满铁路。日俄战争之后,南满铁路被日本人控制,中国人只能走绕行的路。有一天,一位临时任教的先生从铁路人行通道经过,被日本人用武士刀砍得头破血溅。少年吕正操亲眼看到这幕,捶地怒吼:“等长大了就当兵去打日本!”

吕正操很小的时候进了村学堂读书。他的授课师傅华本清给他另起了个名字叫吕正言。后来他自己又把名字换成了吕正操,这个新名子里包含着练习军事、抗击日寇的意思。

1922年春季,吕正操将军加入了东北军,在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担任职务,后来被调到卫队旅旅部,担任上士一职。1923年,在张学良的引荐下,吕正操将军进入了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吕正操将军曾表示,他与张学良是同乡,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张学良对他十分照顾。

1937年5月,吕正操将军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0月,将军带领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的部分部队,在藁城南边的梅花镇被日军包围,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一整天,最终造成敌军七百多人死亡或受伤。

当时,五十三军已经撤离,将军根据党的安排,带领部队设法出去,前往北方冀中地区,创建抗日区域。在经过晋县小樵镇小学的时候,他宣布不再属于东北军五十三军建制,而是改名为人民自卫军,大家推举将军担任司令员职务。从那以后,吕正操将军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同时兼任行署主任和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1942年5月1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召集超过五万名装备优良的日伪部队,借助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对冀中平原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五一大扫荡”。当时,吕正操和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带领军区机构两千多人进行突围,其中非战斗人员数量接近一半,最终在威县掌史村被敌人包围,处境极为危急。

冀南抗日名将_冀缺将军_

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大扫荡”期间,吕正操在前线

面对强敌猛烈攻击,吕正操将军毫无惧色,沉着分析,镇定指挥。他并未立刻让部队后撤,反而故意示弱敌人,下达命令禁止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进行还击。将军带领士兵一边抵抗,一边紧急修补工事,建立防御阵地。战斗持续到下午,日军的攻势愈发狂暴。但吕正操依旧坚持不让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反击。这段时间里,敌人多次发起冲锋,总共发射了数百发炮弹。

天色渐晚,吕正操突然发出严厉号令,要求部队动用迫击炮、轻重机枪及手榴弹等装备,向对方实施猛烈反扑。日军因此陷入混乱,攻势骤停转为守势。当队伍逼近对方阵地,恰逢两枚照明弹腾空而起,敌人目睹己方大军压境,一时呆若木鸡,手持刺刀僵持不动,而己方部队则借助敌方的照明弹,成功突破包围圈。

吕正操将军主持的掌史村战斗,消灭并击毙日伪军超过五百分,我方损失仅四十六名战士,双方伤亡对比达到十比一,这一战果受到中央军委高度评价,被称为平原地带开展游击战时坚守村庄防御的成功范例。

吕正操将军带领部队在冀中地区抵抗日本侵略,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创建地方政权,动员民众参与,在平原地带开展游击战,特别是地道战和地雷战,享有极高声誉,仅用几年时间就收复了冀中二十多个县城,其部队从不足一个团的规模,逐步壮大成为八路军第三纵队。1940年3月4日,将军在十八集团军总直属队干部集会上,分享了冀中平原游击战的宝贵经验,当时人们称赞他为“抗战榜样”“冀中杰出将领”。

吕正操将军曾提及,关于挖掘地下通道一事,起初部分领导表现出疑虑,认为这是怯懦的表现,声称若要坚决抗战则无需畏惧牺牲,并试图阻止这一举措的推进。直到程子华同志亲自率工作组深入实地考察,才确认了这一新方法的可行性与价值,将其视为民众的杰出智慧结晶,并强调其对持续开展平原地区游击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清苑县冉庄为例,当地的地道系统曾展现出惊人的作战效能。1943年2月7日,冉庄发生过一场地道街巷激战,日伪军最终损失超过两百人。冉庄是平原上实施地道战的一个杰出范例,如今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不乏来自海外的参观者。这里的地道遗址,已经成为冀中平原一个著名的历史景观。

冀缺将军_冀南抗日名将_

冉庄地道遗迹

_冀缺将军_冀南抗日名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1991年5月,吕正操将军应中共中央委派前往美国纽约探望张学良将军。两位白头人物分别五十四年,终于得以重逢。张学良表示:“必之啊,我如今开始信仰神了。”将军随意回应:“我也信仰神了。”张学良感到困惑,“你信仰什么神?”吕正操解释:“我信仰民众。”张学良随即大笑,说:“我明白,你是个土拨鼠。””意指将军抗战时期于冀中民间开展地道战、地雷战。

吕正操将军对古典诗词颇有造诣。1990年,张学良将早年所作《谒延平祠》手书赠予吕正操将军,诗中写道:“孤臣幼子一儒生,胸怀壮志抗强虏;赫赫功勋岂在守旧,力保宝岛归华夏。”落款注明:“延平祠感怀旧作,赠正操贤弟 正 九十老人毅庵题。”吕正操将军随即作和诗一首答谢,诗曰:“文韬武略真儒者,世代功勋在于御侮;愿君开拓新境界,喜见天下展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