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翻译希拉里·曼特尔小说刺杀撒切尔夫人,对短语处理印象深

admin

南京照相馆地址__南京照相馆

_南京照相馆地址_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地址__南京照相馆

多年前曾翻译过希拉里·曼特尔的一篇短篇故事《刺杀撒切尔夫人》,记忆最深刻的是如何处理文中的短语get a shot。故事里的叙述者,住在英国的温莎,从卧室的窗户可以望见温莎医院的花园。撒切尔夫人当时正在那家医院进行眼科手术,她本人就是英国的首相,如果想要拍摄她出现在花园里的场景,那么,那个卧室的视角确实非常理想,从那里可以毫无遮挡地观察到医院的花园区域。

凶手系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成员,伪装成管道工潜入居民家物色射击位置,其行囊内的“金属部件”拼装后即为一把枪械,该枪械别称“寡妇杀手”;至于“我”的社会背景及受教育水平,无疑更优渥,也更受良好熏陶。我一眼就看穿对方并非来修水管的,但很快又把他当成摄影记者,因为他一开口就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这是个拍照片的好地方。”这个“shot”,杀手自然是指“射击”,但“shoot”这个词及其时态变化,同样能被理解为摄影——我根据更常见的思路,自然会往后者上想。因此,在那句话说完之后,他们俩又莫名其妙地互相理解错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问题在于,中文中,瞄准就是瞄准,拍照就是拍照,并没有把“瞄准”和“拍照”的意思合二为一的谐音词,为了在翻译中实现“效果相当”,我仔细斟酌之后,把这句台词改成了:“在这里取个景最为合适。”

_南京照相馆地址_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剧照

南京照相馆_南京照相馆地址_

这样操作之后,对话的双方,可以大致实现这个“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沟通,尽管在中国语言中,这种表达方式并非自然形成,所以语气上的力度会相对降低。

经过一番反复推敲,我对小说中shoot的运用,以及镜头和枪口之间那种既直接严峻又充满象征意味的联系,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感触。当我在2025年的影院观看《南京照相馆》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的想法,认为申奥导演“捕捉到了一个极妙的视角”。

南京照相馆地址_南京照相馆_

《南京照相馆》剧照

_南京照相馆_南京照相馆地址

怎样在一段纷繁而哀伤的过往里编织一个精彩的故事,怎样把纷繁复杂的脉络梳理清楚,怎样在纷繁的表象中捕捉到最精炼又最有震撼力的那个点——《南京照相馆》可以称得上是个颇具巧思的范例。画面与过往的关系,过往与心绪的关联,心绪与群体及个人的决心和向心力,这些颇为抽象的概念,借助镜头和武器之间的互动得以展现,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因此构成了整部影片最核心、最震撼的视觉焦点。

导演充分利用了影片中的关键情节。日本摄影人员战战兢兢地捡起日军长官抛来的武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毓秀最终用相机对准战犯的处决场景,电影多次将镜头与枪口紧密相连,这种处理方式冷静、有分寸且构思精巧。编导团队围绕主题精心打磨,从片头到片尾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日寇假装友好的镜头正对着婴儿,那个刚出生还在哭的孩子却被残忍杀害,拍摄行为和杀戮行为在此刻结合,那种用镜头作为武器的说法,其表现出的残酷程度,都达到了最极端的境地。

南京照相馆__南京照相馆地址

《南京照相馆》剧照

南京照相馆__南京照相馆地址

藏得更隐秘的一个优势在于:凭借那个关键情节的掌控全局,整部影片的快慢变化便有了内在的依据。当老金在狭窄的场所从容不迫地讲解摄影冲印的技巧,点评相片和镜框中的“壮丽景象”时,人们会察觉到他眼中瞬间闪耀的神采,也会跟随讲解的思路,顺畅地融入叙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