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推出一款仅配备虚拟SIM卡的新手机,引发了手机取消实体卡的热潮。国内三大通信服务提供商均表示,已经准备好实现这一功能,目前正等待上级机构的指示。
不过,尽管技术已经完善,但在国内市场,eSIM手机业务的开展依然比较保守。这其中有监管机构对风险的评估,也有国内通信服务商之间的利益竞争。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Air系列手机,仅配备eSIM功能,堪称行业先行者,可能带动国内eSIM手机市场的进步。不过,这款产品缺少若干配置,相较于系列其他机型,其经济性欠佳,市场吸引力有待观察。长远来看,国内手机品牌是否会效仿,将决定eSIM技术的前景。倘若交易量增长,eSIM卡大概会首先配置在性能普通的设备中。
就通信服务商而言,有行业专家表示,客户挑选服务商的最终考量还是信号质量、服务内容的价值比等,eSIM卡估计作用有限。
九月份十三日,《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亲自去了一些通信公司的服务点进行考察,了解到,尽管虚拟SIM卡使用户更换服务商变得简单,但服务商也有“协议手机”之类的手段来提升客户的依赖程度。
国内eSIM卡热度点燃?
苹果近期推出的Air版iPhone,能否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现阶段尚无定论,不过先前被称作“唯一与iPhone eSIM服务兼容的通信企业”的中国联通,显然从中获得了显著关注。
9月13日,当天下午,《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前往北京通州某家中国联通的网点,也就是合作营业厅,目的是打探eSIM卡的申请方法。接待的职员说明,现阶段,只有联通自家的服务点能够受理eSIM卡的申请,申请者必须带着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前往。
接着,记者前往中国联通的另一个自营服务点。该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联通虽然已经拥有eSIM手机卡的相关技术,不过必须等到相关管理部门发出通知之后,才能够开始正式受理申请,诸如“一部手机能够承载多少张虚拟卡”“虚拟卡是否和实体卡一样必须进行实名登记”等具体事项目前还没有明确。
不过,那些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也有另外的说法,虚拟卡和实体卡的作用完全相同,只是“保存形态”不一样。各项业务(比如手机套餐)都毫无差异,仅仅是从实体卡转换成了虚拟卡,然后加载到手机设备上。
eSIM卡并非新概念,这项技术最初由苹果公司构思,并率先在手表、平板等智能设备上部署。eSIM卡带来的显著优势包括,能够使设备更轻薄,为内部组件提供更多布局空间,同时还能提升设备的密封性和抗污能力。科技持续进步,到了2022年,美国市场的iPhone 14系列完全移除了物理存储卡位,仅配备eSIM功能,标志着手机取消存储卡的趋势达到了重要节点。
不过,现阶段,国内还没有能够直接使用eSIM卡的智能手机。现在,iPhone Air的推出,被视为促进国内eSIM卡应用普及的关键节点。尽管目前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发售计划有所推迟,但苹果公司透露,他们正在等待在中国正式发售iPhone Air的最终许可。
记者向国内电信运营商了解eSIM卡发展情况,三大运营商相关管理人员都回应,已经拥有相应技术,目前正等待相关政府部门的通知。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苹果此次充当了“率先尝试者”,不过其产品究竟拥有多大市场吸引力,仍需等待后续观察。
付亮这位独立的电信研究专家指出,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可能不受欢迎。“新款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虽然增加了配置,但售价未变,其中256GB容量的iPhone 17价格更是降至5999元,并且能够领取国家补贴。”对于配备eSIM功能的iPhone Air机型,其整体设置有所降低,特别是在拍照功能和电池持久性方面,表现不如以往,与此同时,iPhone 17在同等级配置中,价格比iPhone Air便宜了两千元,这样的对比之下,很难让人相信会有多少消费者会为了追求便携性而选择它。
苹果最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尚不明朗,国内领先手机企业的应对策略,很可能是eSIM卡能否实际普及的决定性因素。
9月13日,记者联络了华为、OPPO、vivo、小米等公司,OPPO公司透露,今年年底将发售首批内置eSIM卡的手机,vivo公司先前已推出vivoX90Pro、X100Pro等搭载eSIM功能的手机,不过对于未来安排,截至记者提交稿件时,该公司没有回应,华为、小米等企业截至稿件提交也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eSIM卡让运营商陷混战?
回顾国内eSIM卡成长足迹,早些时候,诸如三大通信服务商在内的本土公司,同样曾踊跃参与eSIM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零二三年七月,高通、中国联通与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一同宣布了“5G加eSIM计算终端产业合作蓝图,华为、荣耀、OPPO、vivo、广和通、浪潮通信、新华三等众多企业名列首批参与单位名单之中。不过没过多久,主要的三个通信服务提供商一起停止了处理eSIM手表一号双设备业务和单独的eSIM卡注册请求,eSIM卡在中国大陆的进步因此停顿下来。
eSIM卡遭禁的原因,民生证券在今年8月的研究报告中归纳为两条:第一,eSIM卡削弱了用户对通信服务商的依赖程度,进而削弱了服务商的掌控力。对于服务商而言,客户更容易离开,市场竞争将更白热化,这让他们推广eSIM卡的意愿降低。
民生证券指出,eSIM卡在初期应用时面临若干风险,部分不法之徒会借助OTA(空中下载技术)的缺陷,凭借伪造的资料大量登记eSIM号码,并将其用于实施电信诈骗以及发送大量无用的短信。因为这种情况,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目前eSIM卡的普及程度不高,并且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产业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健全。
苹果若在国内推出eSIM服务,部分行业专家推测,这一举措将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办理携号转网业务,进而可能激化通信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态势,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国内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
对于这个情况,付亮表示有不同看法,他说明,国内通信服务网络已经非常健全,实体SIM卡就算发生损坏或者遗失,也不会妨碍用户继续使用,决定用户选择哪家电信公司的关键,主要是看信号好不好,套餐费用是否划算,其他方面作用不大,以后就算推行eSIM卡,估计也不会带来什么大的改变。即便开设新账户,配备eSIM卡的手机设备,或许仍需与通信服务商缔结两到三年的契约关系。
付亮所说的“合约”,是电信公司用来增强客户忠诚度的惯用手段。《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在考察电信公司的营业网点时,咨询eSIM卡的申请方法,部分员工就向记者推销配套的“合约机”。
根据电信公司店面工作人员的说法,选择月费用超过两百元且含宽带的固定手机方案,能够获得大约1440元的手机购买减免,不过在此固定时段内,用户无法更改所选方案。
关于“号码迁移”,付亮指出,参照海外eSIM卡的运用方式,确实能增强客户更换服务商的简易程度,然而这并非号码迁移。“号码迁移的条件是必须当前服务商允许,随后另一家服务商再接纳,eSIM卡并未处理任何相关事宜。再者,eSIM卡的联系电话,能否迁移仍存疑虑。或许最终能够实现,但具体何时能够实现,尚无定论。”
关于安全层面,付亮指出,国内若要推行eSIM卡,就必须满足当前针对实体SIM卡的所有标准规范,例如实施实名登记制度等,务必确保安全可靠,并且初始阶段,此类安全防护措施需要格外审慎,付亮补充道。
关于前景拓展,付亮认为,eSIM卡技术在应对手机纤薄化方面具备优势,往后配备的设备极有可能主要面向中低端,作为大规模销售的机型。eSIM卡并非旨在处理高端需求,而是为了应对实际应用场景。当前的中低端手机,要么就专注打造轻薄特点,牺牲部分功能,依然拥有市场空间。付亮这样说明。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