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崛起医疗高地!滨医烟台附院11年奋进谱新篇

admin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通讯员 丛昕 摄影报道

这个九月,对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也就是滨医烟台附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滨医烟台附院是山东省40多年来的唯一新建医院,也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它从批准到落成已经过去了11年。

黄海沿岸,正在建设胶东地区的医疗中心。回顾发展历程,医院始终铭记成立宗旨,持续秉持服务民众健康的宗旨,依靠创新和变革不断优化医疗质量,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展现了紧跟整体布局、奋勇争先的宏伟景象。

不忘初心

一所医院,不可忽视的是建院的初心。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八日,该医院是山东省政府三十年间唯一准许兴建的省直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奠基仪式。

十五年过后,一座设施先进、品质卓越、标准严格、能力超群的现代化医疗机构于烟台东部建成,其整体规模与设备条件堪称国内顶尖水准。

滨州医学院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革命底蕴,其主体院校迁移到烟台,必须建立专属的教学医院,承担起医疗救治和品德培养的关键任务,滨医烟台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万峰这样强调。

二零一四年九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新址正式开始工作,为莱州和威海地区以及胶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的全新阶段由此启动。紧接着,医疗机构的进步步伐明显加快,

2015年1月,医院启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二日,该医疗机构经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山东省内最年轻的省属三甲综合医院类别。

二零一九年九月,中国共产党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委员会的首次代表大会圆满落幕,这标志着朝着创建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征程迈出了新步伐。

2020年12月,医院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3年6月,医院住院二部(肿瘤中心)正式启用;

2023年7月,医院完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

……

医院在持续进步里,慢慢汇聚出带有独特品质的内涵,这种精神以勇往直前和无私奉献为核心,被称作“烟台附院精神”。

一所省属三甲综合医院滨州医学院校烟台校区,如何扛起使命和担当?

最近,全国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联合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举办的“2024年以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公布了获奖名单,滨医烟台附院提交的《仁心筑梦·向阳花开》视频作品获得“典型案例”称号。该“典型案例”全国共有50例,山东省仅有3例。

滨医烟台附院将“高起点、高水平、高要求”的发展方针牢记在心,确立“以民众健康为根本”的发展宗旨,构建了“党旗引领、文化育人、学科固本、人才振兴、服务铸基”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改进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面向全国吸纳优秀人才,人才队伍结构持续完善,学科建设日益精进;同时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医联体合作不断深入,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全面展开……医院的服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6次冠军的背后

山东省省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_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_滨州医学院校烟台校区

烟台市最近举行了120急救技能的集中训练和竞技活动,滨医烟台附院急诊科的宋浩然、张瑛与麻醉科的李玮组成的一支队伍,依靠扎实的操作能力、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出色的团队合作,赢得了医疗领域的团体第一名,这是该医院第六次在全市范围的急救技能竞赛中取得团体性的最高荣誉。

最高荣誉的背后,体现着医疗机构对诊疗品质和职业水准的严格把控与持续提升。

医院持续加强品质管理举措,发起“诊疗标准化促进期”“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年”等计划,尝试运用积分式管理方法,改进院内联合诊疗、外部专家会诊及远程医疗协作程序,促使医疗品质管控更加细致、合理和标准。提升科技水平,新增科技项目四十八个,完成了烟台首次运用神经导航实施脑肿瘤穿刺检查以及用内窥镜进行胃转流支架手术;引进胶东第一台TOMO-C螺旋型放射治疗系统,使肿瘤治疗更加精确。不断完善重症和危症处理机制,积极推动心脏病、中风病、伤害救治点的设立;组织了烟台东部地区首次院前医疗救助“双加强”标准化研修班,增强了地区内医疗救助的合作水平。

让民众在本地就能获得省属三甲医院优质医疗照顾,自成立以来,滨医烟台附院始终致力于增强民众的满足感。

医院不断改进服务,提升民众看病感受,加强检验检查信息共享,促进著名医院著名科室著名医生发展,增设五个专科诊疗室、一个专家诊疗室,增设成人免疫接种室和暑期特色诊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病患多样化的诊疗要求。服务环节更加迅速方便,增强入院接待处的作业能力,改进门诊多学科诊疗小组的工作方式,设立门诊医疗检查登记部门滨州医学院校烟台校区,实施诊室人脸识别支付方式,同时在医院信息系统里加上“两种处方一个提醒”选项,显著缩短了病患排队等候的时刻,真正提高了看病的速度。

基层服务领域,医联体建设实现全面铺开,形成覆盖烟台整体及威海部分区域的医疗联合网络,联合45家医疗单位,促成资源下放和双向转诊成为惯例。与石岛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持续加强,探索专科整合和财务运营的新方法。城市医疗集团的紧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举行专项会议并成立管理组织,派遣15名业务负责人和核心人员前往驻点支持。公益形象更加突出,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组建了医院内的红会组织,塑造了“温情医疗+”公益服务标识。

医院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独立研发了医疗智能监管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认证;建立了医疗健康信息处理中心,同时构建了医疗健康信息与科研创新平台,为医疗机构的进步提供了支持;建立了医疗智能服务交流平台,促进了全省医疗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人才激发活力

青年博士应当促进临床研究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以医疗需求为指引,增强科研水平,构建完善的科研与诊疗协同体系,迅速实现学术成果在医疗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范万峰对此表示。

今年八月上旬,医院举办了一次面向青年博士的专题讨论会,会议旨在促进青年博士在诊疗技术进步、科研资料获取以及教学实践积累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展现了医院对青年人才的深切关注和有力扶持。

专业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该机构注重精确招揽、用心培养,已经从京、沪、津及浙等地的省级医院吸纳并栽培了博士、高级职位等优秀人才263名,聘请了18位知名学者和教授,建立了市级以上重点科室(领域)51个。这个科室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那个科室是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另外,消化病学、麻醉学、运动医学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

医院着力提升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了心脏病症诊治机构、甲状腺乳腺病症诊治机构等七个专业诊治机构,形成了心脑血管病症的内外科诊治技术等十一项技术优势。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了烟威地区首次“术中唤醒”开颅手术,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了烟威地区首例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介入血管科研发了烟威地区独创的完全局麻“零开刀”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技术,脊柱外科执行了“寰枕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固定手术”,手(显微)外科与足踝外科应用了“断手寄养再生”“九指离断再植”等多项先进医疗技术,均填补了周边区域的医疗空白。心血管科室实施的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手术,甲状腺乳腺领域进行的乳房整形保留手术,肝胆部门应用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腹腔镜联合手术等众多诊疗技术,都具备全国领先水准。

此外,凭借大学强大的资源,该机构积极整合海内外各类资源及市场,持续拓展国际交流与协作。该机构已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韩国加图立大学圣母医院等海外高校及医疗机构缔结了合作联盟。

再拿“国自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2024年度项目评审结果里,滨医烟台附院有3位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其中包括1个面上项目,以及2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共获得了109万元的研究经费。

医院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孵化水平,已递交国家自然基金申请十八份,省自然基金申请八份,获得厅局级以上课题二十五项。医院注重科研效能,刊发SCI论文九十六篇,有成员荣获烟台市科技信息学会颁发的科技奖三等奖。

成功获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体现了该机构始终秉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的成果。

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加强了与学校的科研协作,选聘了8名高校科研精英作为兼职科研主管。医院积极推进创新平台的建设,对免疫紊乱疾病研究与转化中心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成功设立了滨州医学院重症医学研究所。医院还不断推进GCP项目的开展,完成了7个专业组的PI培训工作,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平台的备案批准。医院还完成了新增专业组的现场审核,目前正在进行4项GCP项目,并已经完成了2项核查项目。

医院大力开展本科教育,处理了425名学员“两段式”培养计划,也负责了259名实习生的指导,安排烟台校区351名学生参加了临床医学能力考核。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医学学科、智能课程的发展,创建了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方向)。着力促进产业学院发展,医学检验产业学院、眼视光产业学院获得“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认定,显著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主动协助学校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顺利结束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教学成果持续取得突破,荣获省级高校教师教学革新竞赛二等奖,同时在同类院校高级职称组别的教学创新评比中同样获得二等奖。

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深入,2014年6月,两位国际学生研究生来到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在医院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首次临床实习。这是该医院首次接纳外国研究生进行学习与实践。到目前为止,医院已经培养了将近一百名外国学生,成功树立了医学教育与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学生管理持续完善,强化思想引导,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设计“临床—基础—思政”一体化培养方案,把职业道德培养全面纳入新生的入学引导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医学创新项目培育行动”,落实“健康阳光体育活动”,促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个、校级项目124个、校级培育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