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 梁莹莹
11月26日上午,40岁的宋树新在烟台客运站莱阳站正常上班。 今天是蔚莱高铁开通运营的第一天。 对于一个在铁路工作了19年的“铁路老工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烟台至济南之间,从叮当作响的绿色列车,到时尚的中国红,再到飞驰的动车组和“复兴号”; 从红票到“蓝票”再到“无纸化”,他看到的都是电子票。 19年来,他的变化不大,但他所服务的铁路系统却飞速发展,给铁路旅客的出行效率和乘坐体验带来了奇妙的变化。
列车变更:
从绿色到白色
运行时重新压缩
外壳全是绿草,车厢里没有空调,乘客坐在绿色大长凳上……2012年,随着烟台至青岛、枣庄两对“绿色列车”正式退役西线,所有进出烟台火车站的列车更换“中国红”空调车,也意味着济南路局最后一对绿色车辆正式“退役”,“绿色车辆”将不再烟台见过。
从烟台乘坐专线列车到济南需要6个小时。 晚上坐卧铺去济南,对于很多烟台人来说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回想那辆绿色皮卡车,里面充满了大碗面汤的味道,连水都很难喝。” 宋树新说,绿色皮卡车出发前要求温度达到16℃,要保持这个温度就得靠空乘人员。 煤炭不断地添加到每节车厢的煤炉中。 旅客饮用的热水必须先由空乘人员用茶炉烧开,然后分装到各车厢的保温桶中,既麻烦又不利于保温。
我还从烟台坐了双层红色车到济南。 这是一辆没有卧铺的硬座车。 这是一次一日游。 ”宋树新说,当时烟台铁路尚未进入电气化时代,使用的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后,双层列车因超限、超高而无法运行。
“中国红”上线后,由于没有更换机车,所以速度没有变化。 不过,每节车厢的容量意味着绿皮列车上不会再出现“拥挤”的情况。 供暖、供水、餐饮也比较方便。 由于是空调车,车窗不能随便打开。 为了保持车内空气新鲜,每辆车都设有通风窗。
2014年12月28日,随着D6092次列车驶入烟台南站,烟台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烟台、威海等地接入国家高铁网络,烟台、威海至济南的出行时间加快,由原来的7-8小时缩短为3-4小时。 烟台至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由15小时缩短至5.5小时左右。
伟莱高铁开通后,烟台至济南之间的速度将再次提速。 项目建成后,烟台、威海至省会济南的旅程将直接扭成直线,不再绕道青岛。 燕尾地区列车可通过潍莱高铁直达潍坊、淄博、济南等地。 烟台至济南最快运行时间由目前的2小时21分钟缩短为1小时46分钟,缩短了35分钟。 负责的列车通常是动车组或复兴号。 这意味着烟台、济南已进入“2小时生活圈”。 在烟台吃完晚饭,夜宿济南不再是梦想。
潍莱至莱州高铁是山东高速铁路网布局中济青高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项目。 主要承担烟台至威海地区、潍坊及西部地区的旅客往来。 同时,该高速公路将打通半岛东部和鲁西地区城市群,成为胶东半岛东部通往内地的便捷通道。 胶东半岛北部客运通道能力显着提升,有利于加强区域联系,促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对于推动区域城市群形成、完善城市群产业合理分工和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变更:
从“一幅画到一年”
转到“每天更换一张图片”
每一张小小的火车票,都见证着无数旅客匆匆的背影。
从红票到蓝票,烟台市民王先生用每一张票记录了往返烟台和济南的旅程。 “我刚来烟台大学的时候,还是绿皮车,从济南到烟台坐的是连夜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和行李,连站票都塞不进去。现在当我回到家乡只需要两个小时,而且乘坐体验也更加舒适。”
说起车票的演变,烟台火车站票务总监徐辉有话要说。 1984年,烟台每天只有四趟列车,分别开往北京、南京、济南和青岛。 直到2004年,烟台每天只开行10对列车,分别开往6个城市。 火车速度慢,线路少。 当时,铁路图“一年调整一次”,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针对个别行驶路段进行微调。 春运期间北京烟台高铁,烟台至北京、佳木斯等热门航线的车票往往只提供给排队最前面的少数乘客。 “当时的老火车站只有五个售票窗口,预售期最长也只有三天。春运期间,售票大厅到候车室都挤满了人,很多乘客只能买站票。” 徐辉说,当时列车长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今,烟台人的“高铁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列车线路图也进入动态调整。 根据情况增设高峰线和临客线。 每年春节和国庆黄金周两大高峰时段,列车甚至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旅客出行形势“日新月异”。
宋树新说,纸质车票时代,车站工作人员要售票、查票,每一项都很麻烦。 如今,进入“无纸化”电子购票阶段,乘客可以通过多种支付方式在线购票,凭身份证进站、进出站办理手续。 除非需要在售票处办理改签或退款,其他一切都已简化。 手续办理后,售票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10月,威延高铁、莱容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通车后,烟台、威海将由“动车组”时代迈向“高铁”时代。 潍盐高铁、莱荣高铁连接燕尾、青岛、潍坊4市16个区北京烟台高铁,惠及沿线2800万人口,设计时速350公里。 建成的环形高铁网络,将整个胶东半岛城市群置于“高铁轨道”上。 烟台2小时可到达吉林,3小时可到达北京。
绿色列车曾一度被视为中国铁路的文化象征。 绿、红、蓝、白列车的过渡和色彩变化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受,而是几代铁路人默默奉献的结果。
如今,高铁、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远门的首选。 随着烟台“高铁时代”的到来,700万烟台人的出行将迈上新台阶。
如需寻找记者、报道或帮助,请从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情报站”。 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等你在线报道信息!我要报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