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苹果再迎发展黄金期亩产超8000斤

admin

新华社济南11月14日电 标题:山东烟台:苹果再次迎来发展黄金期

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张五岳

初冬时节,阳光依然明媚。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北落塘村的果园里,一排排苹果树排列有序,红色的果实在阳光下散发着成熟的光彩。

“这个果园经历了‘升级’,正在逐步进入水果生产的黄金时期。” 北落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森告诉记者,目前果园亩产已达6000公斤。 产量可达8000公斤以上。

苹果因其口感脆甜、保质期长、适合长途运输而成为很多国人心目中的“第一水果”。 我国现代苹果栽培历史只有150多年,其发源地是山东烟台。 自1871年美国人在烟台建“广兴果园”以来,1913年前后,陆续引进“青香蕉”、“红香蕉”、“小国光”等品种,当地苹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1949年后,烟台苹果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技术人员和果农研究总结了林木密植、果库密植的高产管理和前期高产技术。 烟台苹果以品质好、产量高而闻名全国。 20世纪80年代初,红富士品种被引入烟台并试种成功。 时至今日,富士系列仍是苹果主要产区种植的主要品种。

然而,随着种植技术创新和物流仓储能力的快速进步,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水果可供选择。 “近年来,苹果整体需求量减少,但总产量持续增长,且供大于求。” 烟台长运果蔬有限公司总经理门长云分析,红富士产量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70%以上,且晚熟品种过于集中。 生产过剩、品种单一成为普遍问题。 同时,在烟台等苹果主产区,老人、老树、老品种“三老”并存,也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2020年以来山东烟台苹果基地,当地政府累计投入市级以上各类资金2.3亿元用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改造老劣苹果园132万亩。 “老树、老品种”问题已基本解决,“土地分散、散植”等条件逐步改善。

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支持下山东烟台苹果基地,莱州琅琊岭苹果基地成功试验苹果免套袋技术和生物疏花疏果技术,开创了苹果种植新模式。

苹果套袋技术在烟台使用已有20多年,对提高苹果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装袋的成本很高。 一亩果园平均需要1万袋,每袋成本达到0.2元。 “我们的苹果从挂果期就没有用纸袋覆盖,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光照时间长,其香味、硬度、含糖量都比袋装苹果高。” 琅琊岭苹果基地的负责人王静波,知道所有的宝贝,不需要装袋。 苹果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 每亩可节省人工、纸袋等成本约6000元。

在2023年8月发布的《2022水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报告》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52.94亿元,连续14年位居中国水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第一。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