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再次传出在东南亚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6月12日,彭博社报道称,自今年1月TikTok Shop与印尼本土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TikTok收购Tokopedia 75%的控股权)以来,其或将首次裁员。印尼电商部门将裁员约450人。据知情人士透露,裁员人数约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9%。
据报道,此次裁员是为了削减成本(合并时承诺提供 15 亿美元资金支持)并裁减重复的职能岗位。监管文件显示,Tokopedia 内部员工近 2772 人,TikTok Shop 与 Tokopedia 合并后,字节跳动印尼电商业务员工约 5000 人。报道称,经过几个月的评估,Tokopedia 近 70% 的员工被裁员。
事实上,这并不是TikTok近期首次传出裁员消息,5月份TikTok美国地区就曾传出大规模裁员。据报道,内容和营销部门的大部分员工将受到影响,负责处理用户支持、用户沟通等事务的全球用户运营团队也可能被解散。
自经历美国法案事件以来,TikTok两个重点区域组织均出现动荡,反映出其日子并不好过。
TikTok下一步将如何应对?是寻找出路,还是全力与美国对抗?这备受关注。
防止退出美国市场
TikTok 正在寻找出路吗?
“TikTok近期特别关注美国下载量,这或许是其逃生路线之一。”多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
之所以算得上是退让,是因为如果TikTok最终要退出美国,有足够的下载量就意味着有足够多的存量用户,即便APP最终下架,这些黏性较高的存量用户也可以通过VPN或者安装包等其他方式继续使用TikTok(类似印度市场)。
只要美国市场现有用户规模足够大,TikTok 依然可以依靠广告赚取收入。至于电商,即便不能再像现在一样在美国亲自开店,但如果近一两年培养了美国内容电商消费习惯,也可以通过电商投入赚取收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或许不涉及政策风险,具有一定可行性。
另一个被认为是在寻找出路的举动是,4月份,TikTok在领英上密集发布了多个与其墨西哥电商业务相关的招聘信息,包括物流运营经理、物流履约经理、税务合伙人等,似乎计划扩充当地电商服务团队。例如,在税务合伙人职位的招聘帖中,TikTok提到,“我们正在寻找一位资深税务专家,以支持我们在巴西、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快速增长的电商业务。”
TikTok 招聘信息
一时间,有传言称TikTok Shop已在墨西哥悄然开启内测,并称将于6月正式上线。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TikTok电商目前尚未在墨西哥开启测试。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TikTok Shop曾在4月份在墨西哥短暂开启测试,但仅半个月后就被叫停。
“这个消息挺突然的,要知道墨西哥并不在最初计划开放的八个国家之列。”一位接近TikTok的知情人士也向虎嗅透露,
之所以大家如此关注TikTok Shop进军墨西哥,是因为墨西哥是不少瞄准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的退路之一,由于“近岸外包”策略,被视为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跳板。
此前,墨西哥产品运往美国可以避免关税惩罚,不受跨境空运包裹税率限制,物流也相对便宜,最重要的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产品的影响。
不少跨境电商人士已经在墨西哥布局,要么在墨西哥备货,要么直接在墨西哥投资建厂,对接美国市场。航运数据平台Xeneta数据显示,2023年中墨两国集装箱运输量年增长率将达34.8%,而2022年仅为3.5%。
然而,墨西哥最近也对此泼了冷水。
墨西哥总统4月22日签署命令,对钢铁、铝、纺织品、服装、鞋类、木材、塑料及其制品等544项商品征收5%-50%的临时进口关税。
该法令于4月23日生效,有效期两年。根据法令,纺织品、服装、鞋类等产品将征收35%的临时进口关税;直径小于14毫米的圆钢将征收50%的临时进口关税。从与墨西哥签订贸易协定的地区和国家进口的商品,如符合协定相关规定,将享受优惠关税待遇。
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或许也是TikTok Shop尚未在墨西哥开店的原因,以此作为退路似乎有些困难。
或于东南亚寻找新增长点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TikTok除了在北美有所动作,加大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变得尤为重要。据报道,到2023年底,TikTok在东南亚的电商GMV将超过130亿美元,占到整体电商业务GMV 200亿美元的65%左右。如果TikTok真的想找到出路,东南亚市场意义重大。
为推动东南亚电商业务,TikTok Shop近年来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培育头部网红、增加直播占比。不过近日,有接近TikTok的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有传言称TikTok Shop正考虑下半年在东南亚启动托管业务,以寻求更多增长点。
早在2023年5月,TikTok Shop就已在沙特、英国、美国等市场上线了全面托管服务。
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TikTok电商板块托管业务占比仍然不高。
其举了几个例子:2024年4月,美国市场电商日均GMV接近2000万美元,但托管业务的GMV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英国电商日均GMV接近500万美元,但托管业务在200万美元左右;中东地区的托管表现更加糟糕,日均收入仅为20万美元左右(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虎嗅,受中东物流等因素影响,全托管在这里发展并不顺利)。
据悉,TikTok Shop全托管业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在Temu、AliExpress、SHEIN都已上线主机托管业务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低价竞争力,特别是在美国、英国、沙特等市场,内容电商的土壤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依靠价格来吸引和争夺用户。
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TikTok甚至开发了一套爬虫系统,可以抓取同一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如果商品价格比全网最低价高出20%,则商品无法上架(销量高的可以放宽限制)。
但即便如此,TikTok 也很难真正拥有低价优势。尤其是在全托管业务开展初期,其供应商很多都是第三方卖家,没有自己的工厂,很难报出更低的价格。即便亚马逊的大卖家加入,他们也不愿意报太低的价格,因为他们在亚马逊平台上的价格更高。
TikTok Shop曾经对全托管业务进行过大量补贴。
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夸张的例子是,一件本来可以在亚马逊上卖100美元的大型家居用品,商家定价为70美元,但经过TikTok平台补贴后,可以以7美元的低价出售。
但这种重度补贴策略在一定阶段或许能拉动业绩,但一旦减少补贴,那些占尽优势的用户就会流失,可能造成业绩下滑。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2023年黑五之后,TikTok Shop减少补贴,托管业务的GMV一度出现下滑。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人力有限导致效率降低也是TikTok Shop全面托管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全托管上线后,店长需要对接上百家商户,每个商户修改商品信息时,都需要将资料提交给他进行上传、编辑,但店长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响应大量需求,导致商品无法及时维护,影响商品销量。
对比TikTok Shop在美国、英国和沙特开展完全托管业务时遇到的诸多困难,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传言称其正考虑在东南亚推出托管业务。
“最重要的原因是,即便不开放托管,TikTok Shop在东南亚地区的商城板块已经占据了40%左右的销售额。”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
商城模式需要用户主动搜索商品,这个数据意味着,通过近两年的推广,TikTok在东南亚已经培养了足够多的存量电商用户,他们已经可以自发在TikTok商城购买商品,并有一定的复购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吸引用户,并不需要像欧美市场那样依赖补贴,用户本身就有一定的粘性。在此基础上推出托管模式,还能改善消费者的物流、售后等体验,有利于放大业绩。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欧美市场,虽然东南亚产品价格较低、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但TikTok Shop托管业务在东南亚更容易获得低成本供应商。
这两年随着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火爆,加上印尼不允许跨境经营,不少国内商家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开始在东南亚投资建厂,或在东南亚备有大量货品,或在销售过程中积压未处理的退货,这就导致了东南亚的工厂更多,托盘更便宜。
此外,在对接效率方面,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未来的托管模式下,产品信息编辑、修改等动作或将由商家自行处理,简化对接经理的工作,避免出现不能及时响应影响销售的情况。
据他介绍,有些情况下,商户的流量招商也可能交给商家自己去做(原来这个工作也是由经理来做的),平台会跟商家签订协议,当ROI达标后,招商费用由平台支付,不达标则由商家支付。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变相减少对销量不佳产品的补贴的一种方式。
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透露,如果TikTok Shop能在东南亚开展托管业务,公司希望这一市场能承担起托管业务的主要责任,而对于欧美市场,托管业务的比例应该会有所降低。据悉,2024年美国市场托管业务的目标仅为GMV提升10%左右。不过虎嗅向相关人士求证,对方回应称,目前没有在东南亚开展托管业务的计划。
TikTok Shop东南亚负责人余伟琪出生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位年轻负责人的下一步举动备受关注。
寻找出路还是一路奋战?
当然,在与虎嗅的交流中,也有业内人士认为,TikTok目前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寻找出路,而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美国市场,与美国政府展开全面斗争。
一个重要体现是,TikTok Shop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美国直播发展,建设多家直播基地,意图提升直播业务占比。此外,还在大力培育电商内容,孵化更多有影响力的垂直人才。
另一个迹象是,近来,美国开设跨境店的门槛开始大幅降低,比如商家不再需要提供其店铺在美国的年GMV超过200万美元的证明。
这些举措反映出TikTok现阶段希望大量玩家涌入平台,共同推动其在美国的商业化,无论是网红充当电商内容提供商,还是商家充当产品供应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TikTok加速在美国商业化,是为了让众多美国用户看到,通过TikTok可以赚到钱,从而进一步提升TikTok在美国的影响力,增加美国用户留存意愿,并通过舆论反制美国政府的种种举措。
当然,即便最终不得不退出美国,如果TikTok能在这段时间内进一步提高电商标签的精准度、培养内容电商消费者(或能依靠精准电商广告等渠道获得收益),对TikTok来说也是有利的。很多人认为,TikTok反诉美国政府之后,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尘埃落定(反诉期间APP不能下架),而这段时间内,很多事情还能发生变化。
不过,在当前的美国市场,TikTok仍面临相当大的加速商业化压力。
首先从内容供给端来看,无论是电商短视频素材还是直播内容都还比较匮乏。其次,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美国用户开始对过多商业化内容表示反感。即便与东南亚和中国相比,TikTok在美国的电商内容流量也已经相对较低(据报道美国约为8%,东南亚约为12%)。
从目前的生态环境来看,TikTok要想在一两年内在美国大力推进商业化,并利用其影响舆论对抗美国政府,依然面临极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