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潍坊学院与潍城区人民政府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潍坊学院党政班子、潍城区委、区政府领导悉数出席,潍坊市重要增长极和省属重点高校双向发力。
潍城区主要领导表示:潍坊学院作为潍坊市省属重点高校,在潍城区建设了安顺校区,双方在人才引进培养、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科研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潍城区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潍坊学院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只要有利于潍坊学院做大做强,都将不遗余力、全力支持,推动学校与地方融合发展合作迈上新台阶。 潍坊学院主要领导表示:树立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求突破、强特色、创一流“三步走”战略和“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着力打赢提升办学水平、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三大攻坚战”,实施办学治校“八大工程”,全面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潍城区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产业强盛,与学校的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智能制造、机械加工、动力总成、文化艺术、基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潍坊来说,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和潍坊高校水平是利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这关系到潍坊市的产业升级、人才结构、科研水平等。不说与济南、青岛的差距,省内同级别的烟台、淄博都有不错的高校,甚至聊城、泰安、威海、临沂、日照都有可以领跑潍坊高校的综合性大学。放眼全国同级别的城市,潍坊甚至比拥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院校的徐州还要落后。好的高校的缺乏对潍坊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好的大学和校园从创办、培育到真正形成规模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但成功之后将极大助力当地。 未来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高校之间的竞争、校地合作的竞争,这一点从合肥依托中科大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全国高素质人才就可以看出来。
潍坊市最好的大学是潍坊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及附属学校建设进展迅速,现已正式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单科医学院有其专业性,潍坊可以依托潍坊医学院在浮烟山地区建立高端医疗健康区和生物医药研究基地。但医科大学对城市的带动作用有其局限性,这也是很多医科大学被纳入综合性大学的原因之一。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除了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潍坊市的重要高校,潍坊学院其实也面临发展瓶颈,现阶段临沂师范学院已经更名为临沂大学,这个学校1999年的时候是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后来更名为临沂师范学院。2000年由潍坊高等职业学校和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潍坊学院,目前还在更名大学的路上。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和潍坊高等职业学校曾经都是齐鲁名校,两校合并之后,在渤海大学旧址上成立了潍坊学院泰山学院烟台分校,后来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潍坊直接失去了渤海大学的名字。
高校发展除了教学科研质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园的承载能力。土地面积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之一,有了土地,才有科学实验室、图书馆、艺术中心、文体中心、教师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体育场馆、教学楼、宿舍楼、高端人才产业研究和校友发展中心等。潍坊学院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很多省属高校。目前,潍坊学院的面积还不足以支撑学校规模和实力的提升。目前,潍坊学院的院系主要分布在东校区,但现在却十分拥挤。现在山东理工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600亩,老泰山医学院泰安校区占地面积3000亩,潍坊学院仅占地1000余亩。 校本部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仅占地面积就达2248亩,规划容纳2万名学生,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教育,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等十个学院。
潍坊工学院相继建成潍坊中心校区、扩建青州主校区,作为潍坊市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潍坊学院需要在潍坊市区设立规模更大的校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如果潍坊学院考虑在中心城区规划办学,也能推动主城区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滨海区地广人稀,适合职业院校产学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不便,也不一定有利于本科院校引进更多的优质人才,学校的发展也受到制约。那么潍坊学院东部主校区的发展就已经举步维艰,周边没有土地资源,高新区工业用地较多,奎文区用地较少,在沿海地区办学也不方便。 其实潍城区可以考虑,潍城区也是城市文化脉络所在地,潍城区也非常适合建设潍坊新校区,特别是芦台文化区。
高校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不可低估,为支持高校落户,多地无偿提供教育用地支持。如吸引原计划落户潍坊的山东建筑大学的烟台市,官方宣布将划出城市核心区1000亩土地给山东工商大学作为办学用地,支持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强烈建议潍坊市、潍城区在拓展办学空间方面给予潍坊学院帮助,在土地方面给予支持。
潍坊市在高新区布局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潍城区在科教文卫方面也有重要发展需求。潍坊大学已选派50名博士支持潍城区磁浮交通产业基地等项目的科技研发。潍城区新兴产业中,罗欧智能制造、昱合智能机械、智迈德等均与潍坊大学有关。期待潍城区与潍坊大学的对接与支持,形成合力,形成潍坊大学东西校并行的格局,助力潍坊本地教育提升,为潍坊学校向大学转型提供硬件和基础支撑,以优质校园、优质师资推动优质成果输出。潍坊市、潍城区、潍坊大学或许能再接再厉,形成更大的合力。
1.支持教育用地,建设潍坊学院西校区
潍坊学院安顺校区北部尚有空置土地,可以探索将安顺校区扩建为西校区。就近选址可以丰富校园结构,甚至可以将友爱路潍坊市聋人学校和潍坊市盲人学校纳入潍坊学院西校区的统一规划,使潍坊学院在潍坊发展特殊教育。把潍坊学院西校区做大做强,必然对潍城区升级、潍坊中心城区发展、主城区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当然,潍坊学院浮烟山校区也规划在浮烟山大学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附近。芦台地区原本是潍坊最具文化底蕴的区域,这一区域教育用地相对充足,周边没有大规模商业开发,土地升值潜力较小,现阶段与潍坊市、潍城区协调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需要改变土地性质,也需要提前规划。潍坊学院浮烟山校区开发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浮烟山大学城的档次,同时可以利用周边资源发展潍坊学院相关专业。而且随着潍坊更名,浮烟山大学城主要是以山东开头的高校,潍坊学院的入驻可以扩大潍坊的品牌影响力。
(二)在怡园路地区设立潍坊学院系列附属学校
前期,潍坊学院已多次在潍城区举办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项目,并联合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可在基础教育合作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在幼儿园教育方面,可将潍坊市特殊师范幼儿园(潍坊大学幼儿园)直接更名为潍坊大学附属幼儿园,借力潍坊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城区幼儿园教育水平,也为潍坊大学学生提供实习和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设立潍坊大学附属学校,或直接将志群学校、义源路小学、潍坊市外国语学校、外国语中学等设为潍坊大学附属学校。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在王流区设立了附属医院和学校,泰山学院、济宁学院设有附属中学,潍坊学院的前身昌潍师范学院非常有名泰山学院烟台分校,潍坊学院的很多师范专业也很有特色,设立直属附属学校,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实习和教职工子女入学,而且可以凸显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提升竞争力。
3.重新调整潍坊学院院系结构和校区分布
潍坊学院将围绕潍坊市、高新区、潍城区主导产业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农林科技学院助力三大模式发展,还可设立海洋学院,发展海洋经济,以海洋为抓手,推动学科版图优化升级。学院依托电子信息等优势学科,开展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网络安全、仪器科学、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激光雷达产业是潍坊市和潍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对接潍坊市光电芯片研究院,培养硕士生、博士生。
(四)深化文旅与书画融合,弘扬蔚州文化
中国书画金石之都的文化脉络在潍城区,潍坊学院西校区与十笏园、万印楼、潍坊美术馆、郭伟其艺术馆等相距不远,潍坊学院助力中国书画金石之都建设,还可以依托潍坊的艺术资源,把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打造成齐鲁艺术黄埔军校。陈介祺故居、三座万印楼都在潍城区,陈介祺万印楼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国画节、潍坊文化展等都以潍城为基地,潍坊学院设有文化旅游学院、美术学院,成立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这些都是可以进行深度合作的地方。
潍坊学院可以与潍城区合作,设立潍州图书馆、潍坊文学馆,服务潍城区东部和潍坊学院西部校区;在潍城区,可以与潍坊奥体中心、鲁台会展中心联动;可以建设独立的潍坊学院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设立“书画之都讲堂”,提升艺术专业的影响力;以前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的校长经常到潍坊中国画节,可以用来开论坛,也可以举办面向公众开放的潍坊艺术论坛、潍坊讲堂。
让潍坊地方高校留下来、发展好,助力地方经济更好发展。期待提高潍坊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有更多让潍坊人引以为豪的高校,为潍坊的产业发展、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省内高校资源丰富的青岛、济南,现在都在积极引进、扩招高校。潍坊学院太稳定,发展没有重点,所以现在没有强点。还是关系到学校的战略发展,一把手首当其冲。
如果潍坊市能为潍城区学校扩建提供有力支持,潍坊学院要坚持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合作共赢,进一步研究具体举措,努力推动校城融合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学校与地方相向而行,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加强沟通对接,全面深化合作,共同开创校城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潍城区与潍坊学院校城融合发展合作论坛开了个好头,各学院、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主动研究思考,切实做好融合工作。立足潍坊、融入潍坊、建设潍坊、发展潍坊,坚持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求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提升,以实际工作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