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伟大遗产:世界城市日的诞生与发展

admin

上海世博的主题为__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

【编者按】十多年前的上海世博会,写下了令人难忘的精彩篇章。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认为,上海世博会除了文明交流的成果,还留下了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就是“世界城市日”。世界城市日是世博精神的续写,也是城市发展的新篇章。以下是他在“后世博时代滨水价值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2010年上海世博会,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世界各国的智慧,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全球共识,世人记忆犹新。2010年10月31日世博会高峰论坛闭幕时通过的《上海宣言》提出,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中国政府发起并成功设立的第一个国际日。世界城市日是世博会精神的传承,是城市发展的新纪元,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去继承和创新。

世界城市日是上海世博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给中国机会,中国将还世界一个辉煌的未来。”回顾这场世界文明盛会,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至少五大精神宝藏: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史无前例地以“城市”为主题,凸显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重要时代,即城市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千秋万代的未来。

任何经历过或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一定都会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和难以释怀的感受。城市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展现希望的同时,也给人以面对挑战的信心。其中,“城市最佳实践区”因汇集了来自全球的50个优秀城市案例,被称为世博会的“展中展”。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让一个城市以案例形式独立参与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50个案例,涉及宜居家园、可持续城镇化、历史遗产保护利用、建成环境技术创新四个领域,为城市发展留下具有遗产意义的精神财富。这些案例对今天的城市发展依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也是我们前行时需要回首和思考的。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回答了3500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人们为什么生活在城市?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上海世博会就像一部史诗卷轴,描绘、引领和影响着城市生活的新未来。典范和美好愿景,把握时代脉搏,推动城市未来发展。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最高级别论坛——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通过了《上海宣言》:我们建议将上海世博会闭幕日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推广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和做法。这一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共鸣,但从法律角度看,宣言必须经过联合国批准才能成为最高级别的世界性文件。为此,我连续三年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和建议,发出呼吁,希望总结上海世博会的成果,推动联合国将上海世博会闭幕日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当时,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文化冲突等诸多问题。我认为,世博精神需要发扬光大,设立世界城市日,可以唤起国际社会对城市化问题的持续关注,把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付诸具体行动。每年的10月31日应该定为世界城市日。我也建议中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在每年的10月31日及其前后期间,共同举办世界城市论坛,推动城市化发展。关键问题是城市的发展潜力能否进一步激发,而驱动力就是创新。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经40多年了,却还没有一个以在中国举办的活动命名的国际节日。如果联合国能设立世界城市日,那将是中国的骄傲。

2012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杨雄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重要的机会,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曾担任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拜访各国代表,要求他们支持上海世博会,共同庆祝。没想到世博会闭幕两年后,我又要进行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游说,当然,我感到义不容辞。我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大会期间发表了“上海日”主旨演讲,阐述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建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有助于加强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和发展方面相互交流合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之后我又做了大量专项研究,了解建立世界日需要什么条件并不断提出相关建议。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成员国一致通过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这也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世界城市日活动,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倡议设立的世界城市日,意义深远。

世界城市日与上海世博会理念相契合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无限的美好,世界城市日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总主题,始终传承和弘扬这一理念,继往开来,关注各类城市化,不仅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更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更加充实、生动、富有血有肉。

2014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活动首次全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城市转型与发展”。自成立以来,世界城市日全球主活动已在中国上海、意大利米兰、厄瓜多尔、中国广州、英国利物浦、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肯尼亚纳库鲁、埃及卢克索等城市举行,世界城市日中国主活动则在上海、厦门、徐州、唐山、福州等城市举行,成为各国共享城市良好治理经验、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窗口,真正做到“世界城市日,世界城市共同纪念”。此外,每年世界城市日都会发布一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这本由上海、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展览局按照“五年主编、年度报告”模式联合编辑的城市手册,全面测试、考量和审视城市发展的经济、产业、环境等各方面肌理,时刻提醒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目前,《上海手册》已成为联合国可更新的国际文件。截至2023年,《上海手册》各版本已收录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3个案例,提出200多项政策建议。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将世界城市日确定为推动全球落实大会成果文件《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工作举措。2023年,在世界城市日10周年之际,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首次公布。上海城市奖是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有力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带动全球城市共同参与,随着系列活动成果不断增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断延续和深化。

记得2014年,我曾向全国政协提交了题为《关注世界城市日,深化国际交流》的书面发言,建议充分利用世界城市日这个平台,每年在世界城市日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努力推动“世界城市日”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同年,我在受邀参加世界城市日相关活动时,又提出建议:一是要以世界城市日为警示。世界城市日的设立,为世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通过全球城市日活动,有国际比较,有国际参与,在自信的基础上,自觉醒悟、自我反思,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只有有所作为,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更加美好。二是要把世界城市日当成学习日。我们鼓励大家重温上海世博会,学习世博精神特别是世博会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三是要以世界城市日这个交流平台为载体,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展示全球不同城市的风采,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探讨未来发展道路与前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充分展示中国城市魅力,分享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讲好城市治理的中国故事。

世界城市日标志着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成功推动设立世界城市日,这一举措将镌刻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彰显其独特的价值,但这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从人类发展的模式来看,城市化是非常独特的,世界城市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尤其是在世界人口达到80亿、2023年全球城市化率逼近60%、中国城市化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今天。世博精神的续篇,也是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如果说续篇讲的是传承,新篇章讲的是创新。此时此刻,我们需要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和努力。

以上海为例,作为世界城市日的起点,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打造世界城市日永久的家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创新之一,需要我们通过创新让它蓬勃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是美丽的?什么样的美丽城市能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上海世博会精心挑选了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案例。3%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游客可以充分领略美好生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建议上海将世博会后的园区建设成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中心,借鉴国际经验。评选委员会每五年评选出一批最佳实践。这些案例是真实的,不是虚拟的;是创新的,不是抽象的;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而不是只供自我欣赏的。最终由游客选出最佳案例。这样集中展示,不仅丰富了城市的魅力,也提供了新鲜的案例供人们不断学习和借鉴。

城市生活包罗万象,但正是这种包容性,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定的17个目标在世界城市日的平台上找到了立足点,并在这些最佳案例中得以体现。在条件成熟时,我们可以依托城市最佳实践展示中心,成立城市最佳实践联盟,为世界各个城市的发展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决心更加坚定,为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创新动力。同时,我们可以每五年展示一次全球最佳城市实践,在全球层面上,重回全人类城市生活的场景,互联互通城市​​良好治理的经验,思考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如何妥善安排千千万万市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做法如果持续下去,将成为城市最好的思想养料。我们要始终有这样的理念,保持开放的心态,欢迎世界,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强大。

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走在前列,积极践行,城市建设领域有很多好案例,很多创新发展经验和模式,这些都可以在世界城市日这个平台上得到借鉴。我们借鉴了“人民建城、城市为人民”、“绣花式精细化管理”等重要发展理念,探索了实践,参与了国际交流,与世界携手同行,为世界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和上海模式,共同建设更加绿色、宜居、便捷、和谐的城市——这也是世界城市日的初衷。

世界城市日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气势如五岳,巍峨雄伟;其势如江河湖海,奔腾不息。”展望未来,世界城市日必将载入世界城市发展史册!

【思想者传】

_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_上海世博的主题为

周汉民,全国政协常委,原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专栏主编: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文内图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