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保险公司首份中报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1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寿险、健康险核心业务稳步增长,新业务价值达223.2亿元,同比增长11.0%。
8月23日,中国平安(SH601318,股价43.35元,市值7894亿元)召开2024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对主营业务业绩给出“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下半年,随着寿险定息的进一步下调,行业能否延续上半年平稳增长的态势存在不确定性。
图片由中国平安提供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在业绩发布会后接受了媒体专访,他表示有信心公司下半年能够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即便利率下行,保险在保障性和财富保值增值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寿险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利差本身是吸引客户的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郭晓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服务”是未来行业的一个改革方向,让保险更有效地满足客户在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将于2023年9月出任联席CEO的郭晓涛,分管保险、医疗、科技三大业务板块,还全面负责集团“大金融+医疗”战略落地。在此次采访中,郭晓涛表示,平安前期布局“保险+服务”已初见成效,能推动寿险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寿险高增长是亮点,代理人队伍规模趋于稳定
2024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223.2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181.06亿元,同比增长10.8%。
“无论是从规模、利润,还是代理人数量、质量、收入、产能等指标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寿险业务在经历了去年相对高峰之后,今年上半年仍然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升。”在郭晓涛看来,寿险的高增长是上半年业绩的一大亮点。
2023年,行业代理人数量跌破300万,前五大险企同比下滑近20%。据中国平安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稳定在34万。
“平安的代理人队伍规模已经趋于稳定。”郭晓涛表示,从平安代理人渠道发展策略来看,核心是以结构调整为主,规模稳步发展为辅,做强存量、提升增量是其核心目标。
他表示,在绩效考核指标上,平安对代理人素质要求非常高,通过产能、活跃率、高绩效代理人占比等一系列数据来衡量34万代理人的结构和质量是否在持续提升。在稳定规模的前提下,让新代理人保持现有团队的高绩效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半年报披露的代理人相关指标显示,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0%,新增人力中“优秀+”占比同比增长10.2个百分点;代理人活跃率为55.9%,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代理人平均月收入11962元,同比增长9.9%。
谈定息下调对“保险+服务”的影响是行业发展趋势
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寿险行业降低保险保证利率势在必行,市场也对下半年寿险市场规模和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
业绩发布会上,郭晓涛指出,监管部门及时出手,降低预期利率,防止利差问题继续恶化,降低行业负债成本,是一件十分积极正面的事情,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平安寿险未来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84.82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546.57亿元,同比增长0.7%,贡献了集团近七成的利润。在郭晓涛看来,平安对寿险持续为集团贡献利润有着非常强的信心。
这种信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安在“保险+服务”方面的早期布局。“我们认为‘保险+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平安在医疗、健康、养老等业务领域的布局,已经对寿险主业产生了一些赋能作用。”郭晓涛说。
2024年上半年,平安集团新增客户中有28.6%来自医养生态,享受集团医养生态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68%以上。
截至6月底,平安2.36亿个人客户中,超过63%的客户也使用了医养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客均合同数约3.36个,客均AUM约5.75万元,分别是未使用医养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和3.8倍。“你可以看到,这些客户粘性非常高,他们带来的寿险NBV(New Business Value,边际新业务价值)也很高。”郭晓涛说。
郭晓涛提到,“今年公司对平安家庭医生进行了升级,一个核心逻辑是让服务不再是点式的,而是立体的、端到端的服务体系,全方位延长客户的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他补充道,在北大国际医疗集团的专业支持下,平安在医疗健康层面能够更专业地撬动众多医疗健康服务资源。
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分红产品占比预计达到50%以上。
业内普遍认为,分红保险作为“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相结合的寿险产品,将改变传统保险经营模式的弊端,实现客户、股东、渠道方的共赢。
以平安寿险为代表的大型寿险公司纷纷积极布局分红险销售。在业绩发布会上,郭晓涛透露了平安产品结构调整的一大趋势:目前传统保险占比较大,未来将以分红产品为主,预计分红产品占比将超过保险产品总销量的50%。
“把我们的产品保障性与分红、医疗健康及养老服务等要素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的瞄准集团2.36亿客户,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郭晓涛称,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结构的均衡,维持产品利润率。
对于监管层提出“建立定期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并进行动态调整”,郭晓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自动调整、持续跟踪的机制,确保定期利率能够与市场利率有效挂钩,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消息。
“我们会通过这个机制,不断动态地审视产品结构,看我们的产品结构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客户需求,降低负债成本。”在郭晓涛看来,要让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需要将投资端和负债端进行有效匹配。分红产品作为未来更重要的组合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
郭晓涛在采访中强调,未来在相对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本身是吸引客户的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只有提升服务的差异化和服务水平,以及产品续保率、费用率、赔付成本,才能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才能多赚点利润,才能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