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义务教育各学科起始年级启用新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admin

新学期,义务教育一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全市大部分中小学选择使用人教出版社编写的教材。新教材到底有哪些新特点?教材编写组透露,新教材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继承、借鉴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生物学教科书科学故事简介

翻开修订后的生物学教材,细心的同学们会发现每一章的介绍都让人惊喜: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取代了传统的启发式介绍,教材还根据每个故事设置了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

这是生物系编辑刘丹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编辑组的广泛认可,但为了实现这个想法,编辑组煞费苦心,因为他们发现,找到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科学故事并不容易,所以每篇故事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例如,在编写八年级上册《健康生活》一章时,作者初稿选择了2021年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麻风病防治专家李焕英的故事,但编辑组认为这个故事背景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建议将其替换。第二稿以毛主席的诗句《送瘟神》为引子,介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故事,但编辑组经过讨论认为,现在血吸虫病并不常见,学生不了解,建议再次修改。最终,教材选择了《中国乙肝疫苗之母——陶启敏研制疫苗》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足300字,只是教科书的一个小角落,类似的被“精雕细琢”的“小角落”,在教科书中比比皆是。

七年级下册课本上有一个实验,题目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和血流》。生物系编辑王天翔希望在课本上呈现一张小鱼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列通过的真实清晰的照片。但小鱼是活的,毛细血管又很细,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他和同事们花了好几个星期才拍下这张照片,借了中学的显微镜,找了专业的显微镜制造公司帮忙,还请设计部门优化了色彩。

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_人教新教材培训_

为了将鱼的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逼真清晰的照片一字排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生物学》编辑部连续工作了数周。 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对于新教材所体现的科学故事、科学家故事、科研进展等,编辑部尽力邀请参与相关科研的科学家来审阅稿件。例如,“月宫一号”研究团队的总设计师就对教材中“月宫一号”的内容进行了审阅。 “这些联系工作极其繁琐,费时费力,但我们觉得很值得。”《生物学》编辑部主任王英说。

编辑部并不盲从公开的科研成果。例如,一篇文章声称科学家在品尝了6万根黄瓜后,最终找到了两种叶子和果实不苦的植物,从而确定了控制叶子和果实苦味的基因,培育出了既美味又抗虫的黄瓜新品种。这个材料是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能很好地渗透科学家的精神。但在选定之前,编辑部有些含糊:这是真的吗?科学家真的品尝了6万根黄瓜吗?他们品尝得怎么样?为了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编辑部的老师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多次咨询科学家,并邀请科学家提供插图、审阅稿件。

“教材经过编辑部三次审阅、美术设计团队三次审阅、专家审阅、跨学科审阅、专题审阅、句式审阅、一线教师审阅……通过这样的深入调研和打磨,教材不断完善优化。”王英说。

用数学讲述中国故事

从古老的算盘、铜釜滴水、商鞅方升,到新时代航天成就、生态文明建设,读新修订的数学教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跳”出书本。“我们希望通过讲述中国贡献的数学故事、数学呈现的中国故事,加强主题教育,陶冶心灵。”中学数学编辑部副主任张伟毅说。

人教新教材培训__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

初中数学增加了“溯源”、“图解数学史”等栏目,让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同时,获取数学知识,了解古人的智慧。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图片充满故事的数学书,可读性更强。张伟毅举例说,初中数学增加了“溯源”、“图解数学史”等栏目。比如,在“多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这节课上,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人的探索:魏晋时期的刘徽给出了直接除法的理论基础,北宋时期的贾宪把传统数学的抽象性推向了新的高度,南宋时期的杨辉率先用接近现代列式的形式解方程,清代的梅文帝对解法进行了整理总结……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同时,获取数学知识,了解古人的智慧。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活动”也是教材编辑团队在修订时的理念之一。除了在每章安排1至2个“数学活动”外,每本初中数学教材都有2个“融合与实践”专栏,内容涵盖常识、科技、体育、工程、音乐、美术和建筑设计等主题。“我们考虑到了活动内容所体现的知识的全面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跨学科的实践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和拓展性。”张伟毅举例说。在以“音乐与数学”为主题的“融合与实践”专栏中,教材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引导学生用数学来描写音乐,感受两个不同学科碰撞出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材在内容方面也进行了调整,重点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减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设置了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月的内容;将原有的“预习课”、“阵地”单元内容融入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并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回顾学前阶段所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修订后的教材还缩减了上册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将“理解时间”的内容移至二年级。

戏剧教科书首次面世

在新课程中,艺术学科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不仅课时增加了,开设的门类也更加丰富,由单一的美术、音乐学科,发展成为以美术、音乐为主线,融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学科。因此,相较于其他学科的“从有到优”,戏剧教材则是“从无到有”。

_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_人教新教材培训

戏剧教材封面。图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 “教材编写前,我们充分开展了国际戏剧教材的比较研究,借鉴各国戏剧教材的经验。组织开展了一线教学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全国戏剧教育现状,收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戏剧教育的做法,并邀请国内知名戏剧教育专家,多轮探讨戏剧教育的方向和戏剧教材的初步构思。”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部主任张盈盈说。

这个由专业剧团专家、戏剧院校专家、资深编辑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团队,在争论中不断达成共识。如编写团队曾就戏剧课程的“动”与“静”展开争论。院校专家认为,戏剧教材每一课的编写应由“静”到“动”,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再进行实践环节;一线教师则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课程应由“动”到“静”,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感性认知,再完善理论。

如今,首次亮相的教材封面彰显中国美学:以戏剧、木偶、皮影、京剧为主题,带领学生踏上一场戏剧艺术之旅。教材以“每学期一部戏”为学期任务,以戏剧专业为主线,以人文素养为隐线,四本教材带领学生“认识戏剧”、“学会改编作品”、“学习原创作品”、“策划戏剧节活动”。

人教新教材培训__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

戏剧教材封面。图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阅读欣赏《黎明》《红岩》等革命文化剧目;《桂妹老师》《深海》等讲述时代故事、记录时代声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剧目;《西游记》《山海经》等优秀传统文学经典……教材引用了大量经典、代表性、当代性的剧本和表演片段。

教材还强调戏剧课程与音乐、文学、美术、历史等其他学科的融合,设置戏剧游戏、探索空间、排练厅等模块,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_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_人教新教材培训

舞蹈教材封面。图片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_人教新教材培训_2021人民出版社新教材培训

舞蹈教材封面。图片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问题解析】

1.为什么要换新教科书?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科书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根据《中小学教科书管理条例》,当课程标准发生变化时,教科书也应及时修订,一般按学制周期进行。以前老的教科书都是按照2011版课程标准编写的。2022版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编写新的教科书。

2. 哪些年级将使用新教科书?

2024年秋季,语文、数学等九年制学科的教材将从一年级改为九年级,即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历史、物理、化学等非九年制学科从一年级开始将使用新教材。例如,八年级物理教材将在秋季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