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小先生制助力社区治理与垃圾分类

admin

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_在社区实践活动_

《上海市推进友好儿童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推动儿童参与公共事务,在垃圾分类、城市微更新等领域开展面向儿童的广泛社会实践活动。

_在社区实践活动_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

“小先生制”最初是由陶行志先生于 1932 年在上海宝山创立“山海工程集团”时提出的,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近年来,宝山区为“小小先生制度”注入了新的内涵,启动了“社区小先生”志愿服务项目,让孩子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带动家长参与社区服务,解决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不足的困境。该项目被媒体报道了 50 多次,并获得了上海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在社区实践活动__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

2019年,上海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环保小先生”应运而生,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参与社区宣传,带动家长进行分类,帮助宝山市多个街镇成功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青少年社区志愿服务首次试点成功。此后,结合社区治理的难点,我们挖掘了捡垃圾、清扫走廊、社区美化等能力范围内的项目,设计了“社区小先生”清关护照,包括最美拾荒者、堆GOGOGO、家有萌宠、我爱老宝贝等。12 个参赛名单,完成 10 个任务成为“社区小绅士”, 表现突出的还将颁发金奖、银奖小绅士。这些任务既有趣又有竞争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学校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和社区治理的需求,以实现各方共赢。在打卡的过程中,孩子们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的走廊物品堆放、飞线充电等问题,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志愿服务中变得更加有思想和责任感,他们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志愿服务的教育意义,学校还鼓励孩子们努力成为“小绅士”。为此,“小先生社区”项目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机制,实行了“学校分配→社区报名→任务执行→学校确认”的流程,项目实施规范有效。“双减”政策出台后,该项目蓬勃发展。四年来,78000 名少先队员向 493 个社区报到,开展了近 9000 次志愿服务,定期探访了近 3500 名独居老人和孤独老人,20000 多个新家庭摆脱了走廊里成堆的物品。

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_在社区实践活动_

该项目还带动了超过 11 万名家长成为志愿者,其中包括顾村镇的“多彩志愿”家长智库,以及松南十村的超人爸爸理事会......这样的家长志愿者团队已经遍布该地区的社区。今年疫情期间,在“小先生”的动员下,13500 名年轻家长参与社区抗疫服务,丰富社区治理结构,创新社区动员方式,改善社区服务供给。

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__在社区实践活动

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_在社区实践活动_

“小小先生”志愿服务活动合影

_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_在社区实践活动

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小先生”清关护照

近年来,“小小先生社区”项目大力发展,全区已有 78,000 名少先队员向社区报到,“小先生社区”项目也带动了超过 110,000 名家长参与环卫保洁、清堆、垃圾分类、建筑群建等志愿服务,超过 11,000 名家长通过建立家长思考成为社区骨干志愿者坦克、超人爸爸理事会等,大大优化了社区志愿者的年龄结构,也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先后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上海市城市治理实践十佳案例、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上海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第三届上海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