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20 年:培养人才、搭建桥梁,促进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

admin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金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萌

编者注

2024年,孔子学院将走过20年历程。2004年6月15日,中乌两国签署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的诞生。20年来,孔子学院培养了大批精通汉语的人才,搭建了友好交往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孔子学院学生代表回信。为阿联酋汉语教学“百校计划”,鼓励他们学好汉语,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总书记的回信在孔子学院师生和中阿友好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6位中外孔子学院院长,共同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

讨论嘉宾

泰国海上丝绸之路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薇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蕾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尚学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西方院长安文龙

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籍院长萨奥达特·纳西洛娃

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莲

_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因公出国_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7月12日,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与宋卡王子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Hi Chinese”文化营。光明摄

记者:回顾你们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二十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

陈薇:泰国海上丝绸之路孔子学院于2015年6月24日成立,是全球第一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命名的孔子学院,旨在提升泰国作为枢纽国家的汉语教育水平学校紧紧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泰国近百所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合作,共建全球首个鲁班工坊、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泰国首个华文教育合作中心;全面培养“汉语+”人才。中泰两国政府和人民在教育、科研、金融、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为泰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懂汉语”、“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认为,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合作共赢,更好地了解当地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二是本土发展,注重本土师资培训,提供符合当地文化和需求的课程。三是教育多元化,注重人文交流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中泰合作。

王尚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最早建立的孔子学院之一,也是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曾七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被评为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秉承“友谊、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2009年在肯尼亚创办第一个汉语本科专业,2023年创办第一个汉语师范培训专业。同时,我们还开设汉语证书课程、校企合作“汉语+”课程、政府公务员汉语培训、汉语俱乐部课程等,累计注册学员超过2万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建立中肯院校友好合作机制。内罗毕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学校级领导直接担任孔子学院肯方院长。中方合作学校天津师范大学也派出了精干的院长和教学团队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杨蕾: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推动国际汉语教育发展、中哈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的一颗璀璨明珠。 1.4万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这里种下了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种子,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促进两国友谊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联互通。2024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孔子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峰会各项活动。这不仅是一所孔子学院的成就,也是中阿合作论坛的一个缩影。这离不开全球孔子学院人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

萨达特·纳西罗娃:20年来,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达到1万人。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传统专项项目和创新项目。例如,每年11月,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与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联合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汉学发展与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汉学界专家参加,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特色项目,与乌兹别克斯坦各学校的合作得到根本性提升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增强了人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李莲: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通过常规课程培训学生9000余人次。2019年,依托圣托马斯大学全国校区及其专业学院和技术培训中心, ,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在智利各地开设了线下课程。2020年,我们将教学模式改为线上课程,为扩大教学范围、提高课程可及性提供了新的机会。我们还与智利教育部合作,与圣托马斯大学工程学院合作,为该专业学生开设汉语选修课,此外还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为智利调查局开设汉语课程,激发当地民众汉语学习兴趣学习汉语。

记者: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技术背景和发展现状,您认为国际中文教育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

杨蕾: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民的热情好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旅游者、投资者来中国。持续升温,为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译软件越来越智能,世界各国对外语学习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学习中文的必要性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然而,我们坚信学习另一门语言来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是一种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的体验。

安文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孔子学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规划和详细的设计,包括教材、教学资源、汉语教师西班牙语水平培训、活动策划等方面,以适应新的变化。在伊比利亚美洲孔子学院,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汉语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用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进行有效交流;而来自中国的讲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教师大多来自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研究背景而非专门从事汉语教学。这一问题在学生尤其是儿童开始学习汉语时尤为突出。随着对专业汉语教师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教师资源显得不足。

李炼:线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派老师到智利从南到北的所有教学点,并承担他们的食宿费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教学点是否有中文老师。自从在线课程推出以来,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现在,无论你来自智利的哪个地方,甚至来自其他国家,你都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在线课程。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参加孔子学院内的文化讲座和网络研讨会,与中方合作院校安徽大学的学生直接交流,全面提升学习体验,超越传统的学习模式。

陈伟:从机遇上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国际汉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对汉语教育的需求汉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作用日益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汉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我国开发的各种在线教育平台、智能教学工具为汉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泰国汉语学习者将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此外,随着中泰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泰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需求日益增加,这也为汉语教育和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文化交流。

虽然汉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优质汉语教学资源的匮乏仍然是一个挑战。其中,如何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汉语教师,特别是本土汉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努力工作。

记者:结合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未来发展的分析,您认为国际汉语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汉语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世界?

陈薇:未来国际汉语教育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合作交流,更好地了解各国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三是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一是要创新教学方式,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四是要注重人文交流,增进东道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五是要推广“汉语+”教育模式,提升汉语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加强与东道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汉语教育的稳定发展。

杨蕾:展望未来,国际汉语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与教学紧密结合,增强国际汉语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汉语的使用价值,让学习者通过汉语这个窗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二要加强“国际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的品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三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品牌建设,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要建设一支具有优秀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和亲和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四是要制定各级各类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完善各类汉语水平测试和评分制度,并注重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此外,要坚持中外双向交流互鉴。比如,我所在的孔子学院不仅把《边城》《骆驼祥子》等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哈萨克语,中哈双方不仅出版了这些著作,还将哈萨克斯坦优秀著作《哈萨克草原之魂》译成中文,不仅增进了中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丰富了各自国家的学术宝库。

王尚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当地需求,服务当地人民。另外,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这个核心,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教育更离不开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萨奥达特·纳西洛娃:未来孔子学院要以“汉语+”为重点,开展更多“汉语+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继续促进学生就业,帮助优秀毕业生进入当地产业,学以致用。学,真正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特色汉语教学,不断为当地社会和企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最后,要通过品牌活动塑造形象,提升亲和力。孔子学院。

今年是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令人鼓舞的形势要求我们中乌学者把中乌研究推向新的水平,满足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加深相互理解和情感融合的需要。

光明日报(2024年9月8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