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出行频酿事故,如何提升风险意识与组织规范性?

admin

_户外旅游资质_脚母趾骨线不清晰能活动吗

到人迹罕至的乡村体验“绿水荡漾,青山富绣”,登上雄伟的山峰体验“身在山顶,一览众山小”。周末逐渐成为徒步、登山、溯溪的户外团体。作为人们的休闲方式,户外组织数量迅速增长,各类商业群体不断涌现。但事故的不断发生也令人担忧。如何进一步增强户外爱好者的风险意识?如何系统性地强化各类组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半月谈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欢乐可能变成“悲剧”,户外旅行常酿意外

今年端午假期,来自上海的徒步爱好者小宇在国内著名徒步线路“南太行”经历了“恐怖的一天”。 “没想到我跟着的那群人没有领头人来完成,领头的只是冲在最前面。”小宇说,作为一名徒步新手,之前徒步最远的距离只有10公里,但这次她第一天就徒步了35公里,累计爬升了1公里,她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行了。保持得很快。最后10公里,她独自落后。当她走在悬崖路上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

在总结教训时,小宇表示,一方面是自己入团不够谨慎,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他加入的户外组中途改变路线,没有终点领队,落后队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今年6月,北京某户外徒步组织共组织50名女性会员前往京郊鳌鱼谷徒步。随后,有团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由于领队没有提前踩线,过程中多次迷路,原定下午4点结束的行程被推迟到晚上9点。夜间转阴雨,河水开始上涨,危险系数增加。队员们的补给耗尽了,很多队员都感到疲惫不堪。

近年来,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开始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各种危险事故也时有发生。今年6月,在浙江台州,一群户外爱好者来到废弃的石人峡景区。两名徒步旅行者在过溪时不幸被急流冲走身亡;河北蔚县上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当天空旷的高山草甸仍有户外团体徒步,两名徒步朋友被雷击身亡。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1350人,其中山地事故216起,占事故总数的50.8% 。 2022年增长率为14.2%。户外运动细分项目中,登山和徒步事故发生次数位居前两位,分别为156起和83起。

户外组织疯狂生长暗藏隐患

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4亿。庞大的基数之下,隐藏着多种类型的风险。

——“只要有腿”盛行,“新手”盲目跟风,缺乏底线认识。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高敏表示,户外运动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近年来,大量没有专业知识的“新手”涌入,再加上“新手必须社交平台上出现“弟子”等帖子的影响,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今年5月,江西萍乡一名女子在攀登武功山时因大雨体温过低死亡。她死时穿着裙子。除了装备不足带来的风险外,一些户外团体在行前声称“只要脚”就能吸引团员。事实上,山上的小气候变化无常,难以预测。户外团没有客观评估旅行的实际难度,也没有告知风险,导致户外新手误判自己的能力。

——户外旅行团质量参差不齐,领队没有行业准入标准。热潮之下,国内户外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户外旅行团也带来了风险。

“目前带团基本没有门槛,只需要在网上引流、租车就可以了。”户外团组长小乐通过将公司与旅行社挂钩来规避风险。 “大多数户外组织没有旅行社资质,尽管如此,却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果被发现会被罚款,但注册费用高达几十万元,人们普遍不愿意花这笔钱。”

如何确认户外领队的资格?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持有导游证的导游不具备与户外活动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最接近户外领队要求的证书是中国登山协会组织培训考试的《山地户外教练员证书》。从业者普遍认为户外教练证书的作用有限。 “户外教练证书可以证明你接受过相关培训,但它并不是获得资格的专业资格证书,你还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领队职位。”多年从事户外教练培训和教学的三福户外户外旅行板块负责人刘泽宇认为。

——徒步、爬野山盛行,但行业缺乏成熟的监管和救援机制。开放的社交平台,有不少户外组织去自然保护区探险的帖子。例如,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关闭,但仍然组织一些户外团体去徒步。

高敏介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特定景区,户外团队在出行前必须向景区或当地政府报告,甚至申请登山许可证。申报内容包括具体行程、路线、天数等。一旦超过天数,如无消息,景区将启动救援机制。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

多措并举让户外出行更规范更健康

加强户外知识普及,加大户外人才培养力度。 “每个人的首要责任都是自己。”上海高校校友户外联盟负责人张章燕表示,参与者需要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携带专业装备,避开危险道路,学会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另外,走不熟悉的路线时一定要寻求专业领队的支持。

作为户外活动组织者,领队需要具备专业资质。刘泽宇建议,完善户外教练员证书获取标准,延长培训流程,加强实战考核;同时,应建立审查机制,在获得证书后的一定年限内进行重新评估。户外旅游在商业化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其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可以纳入官方体系。

明确事故各方权利和责任,推动产权机制加快建立。上海德和汉通律师事务所周立伟表示,目前一些户外团体在发起团体时会发布“免责声明”,但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主办方收取相关费用,则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组织和安全保障。责任;即使不收费,一旦发生意外,主办方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额外的责任。

加快发布行业标准文件,推动部分景区有序开放。 “户外运动产业涉及农村、生态、文化、体育等领域,影响着行业规范文件的出台速度。”高敏建议,在国家专业文件出台之前,地方体育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有些行业标准尽可能规范了各个环节的要求。

此外,考虑到国内一些景区或自然保护区全线关闭了热门穿越线路,无法满足户外运动的需求,我们可以参考欧美等国家的做法,逐步探索有序可控关闭国内部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向户外运动团体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