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作为全国著名的红土地圣地,吉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带头践行“二次结合”,着力打造民族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和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 “十三五”期间,吉安市红色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省前列。 2024年1月至5月,吉安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749.1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63.51亿元,比2023年分别增长11.60%和15.31%。
多年来,吉安市持续打造和发展红色旅游。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保护与利用并重,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我们将扎实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建”“管”“用”红色资源,切实守护红色“家产”,挖掘资源“富矿”。
注重顶层协调。深入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已建立并完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协调调度红色旅游发展。高质量编制《吉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吉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创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和红色旅游强市,出台投资支持、人才培训、用地支持、财政奖励等10余项政策,制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奖补措施我市旅游发展要“保障”红色旅游的发展。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全市80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被列入江西省革命文物名录,居全省第一。 2020年,江西省颁布首部红色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吉安市红色文物保护条例》,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吉安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条例》保护单位保护责任承包工作制》。井冈山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该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文物长”文物安全工程和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成立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红色文物保护传承。全市争取赣南原中央苏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287项,已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61亿元。
释放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市级旅游投融资平台,成立吉安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国内龙头文化旅游企业,探索所有权“三权分离”发展模式,落实旅游景区管理经营权,激发发展活力。我们精心打造高品质红色旅游线路。 “井冈路·星星之火燎原”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一百周年红色旅游百佳线路”。井冈山市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综合发展试点单位”,跻身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井冈山多次位居网络人气排行榜第一名。红色旅游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宜靖至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连接山野景区的8条旅游快车道开工建设,吉安高铁站红色旅游直达巴士至井冈山风景区的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营,国道、省道实施红色旅游景点标识。全覆盖。提升红色旅游体验,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AR智能眼镜导览服务,为游客带来“数字+科技+文化博物馆”的沉浸式游览新体验。数字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云游集安”智慧平台、智慧文化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二是示范引领并行,让红色旅游“走红”。统筹推进红色教育培训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井冈红色培训”继续发挥示范作用,红色旅游持续领跑全国。
红色教育培训示范性不断凸显。继续推广“全国红裴,看江西”、“江西红裴,看井冈山”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成功举办全省红色教育培训现场交流会,吉安市6家红色培训机构被评为“江西省十佳红色教育培训先进机构”。井冈山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留学旅游目的地”,“井冈山推动红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基地落户吉安。扩大延伸“三山两湖”红色专列运行,乘坐专列3万余人次。创建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学生实践领军计划。成立吉安市红色教育培训协会,实施《吉安市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红色教育培训国家标准创建行动,首个“吉安市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每年都收到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超过40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红色旅游引领力不断增强。实施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行动,统筹发展红色学习、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等产业,精心打造23个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和39个红色乡村旅游点,着力打造打造大井冈红色旅游圈。规划整合数字场景,建设贝家山红色情境体验园、数字博物馆、元宇宙“井冈山境界”、直播经济大厦等数字体验项目。谋划完善国防教育经验,建设高水平井冈山青年军校。精心研发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了以吉安好力“红军号手”文创IP、井冈山红旗、胜利号角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创产品,并发布了第一批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数字收藏。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红色文化创造创新继续走在前列。 《星火》、《军队万岁》、马家洲集中营沉浸式剧场、《遂川建设》光影秀等红色演出相继推出。尤其是现场表演《井冈山》,由600余名井冈山群众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每年演出超过200场,共吸引了30万名观众。实施文艺素质提升工程,出台文艺素质创作“五个一工程”扶持奖励措施,推动《三湾改编》《爱情在井冈》等电影全国上映。 《井冈星火》,其中《井冈星火》被评为2023年“国防军事电影节”优秀影片。大型吉安采茶戏《盐盐》在北京演出,轰动京城,好评如潮。该剧还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江西省重点剧目。
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让红色名片“更亮”。强化红色旅游发展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新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推动吉安红色旅游从“强资源”走向“强品牌”。
以项目为抓手,高质量打造红色景区。挖掘长征精神内涵,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吉安段建设,重点塑造“长征先锋”、“十送红军”两大红色品牌。按照“一带、三园、十二点”总体项目布局,精心谋划、储备、包装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投入建设资金2.2亿元,打造康克清故居、舒兴少将故居、何氏故居等一批以名人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景区。也朵。大力开展“红色名村”创建活动,高标准打造107个市级以上红色名村,成为红色旅游热门“打卡点”。持续擦亮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永新县三湾改造地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片。全市9个红色景区入选国家红色经典景区名录,27个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中有10个是红色景区。 。
以市场为导向,组织高频次宣传推广。拓展城市营销,继续举办旅游专题促销活动,组织航空旅游消费季活动,通过文旅惠民卡与四省十一个市旅游资源对接,有效促进旅游资源与游客互联互通共享。赴全国各地开展“红土地情——灿烂春天·嘉佑江西”和“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江西吉安旅游推介和文化旅游招商活动。其中,仅广州站就现场签约超亿元文旅项目14个,投资金额超98亿元。举办首届中国游学大会,与新东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4条主题游学线路,发起“百城千团游吉安”活动,已覆盖15个省份、100多个全国各区市,签约目标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 2月29日,以“百城百游游庐陵,百万游客走进吉安”为主题的2024年江西吉安“引进游客走进吉安”全国代理商峰会召开。 50余家全国代理商现场签约并授牌。 。
以活动为支撑,高水平举办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精心策划一系列文旅活动,助力红色旅游“出圈”,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功举办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2022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策划开展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全国红色旅游井冈山专列会、红色国际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以及数万名学生前往吉安。活动反响强烈。 2023年全省首个纪念井冈山团圆胜利95周年红色文化推广季活动“重游井冈山,再走团圆之路”启动。遍布十大主题活动和N个子活动,引爆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20亿人次。尤其是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暨中国游学大会的举办,掀起了一阵阵“庐陵风”和“庐陵热”,40余家各大报刊、台大、抖音、小红书、百度等更多集安等平台密集发布信息5600余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亿人次。活动总点击量和阅读量已达11亿。吉安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吉安的红色旅游也借此机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
红色促销季十大活动之一在全省首次启动。音乐思政课百万师生齐唱歌曲《杜鹃花》
老区不旧,现在更好了。吉安正以新时代江西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大力培育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庐陵古玩资源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推进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迈向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李瑞峰,中共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原标题《李瑞峰|江西吉安致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