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会上表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与上月持平。同比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盛来运指出,价格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回落。 8月份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多,影响蔬菜等食品供应。 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4%,9月份环比涨幅回落2.6个百分点。其次,暑假过后,包括机票、出行费用在内的部分服务价格有所下降,导致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减小。三是与油价下跌有关。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跌。因此,由于这三个原因,9月CPI涨幅低于8月。
盛来运表示,观察我国CPI走势和工业品价格走势,我国价格形成还比较复杂,充分体现了我国幅员辽阔、产业层次多、结构变化差异较大的特点。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价格走势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低级操作。无论CPI还是PPI,总体涨幅仍然较低。今年一季度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基本保持在0.3至0.6之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仍在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反映出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相当突出。
第二个特点是适度复苏。随着经济恢复发展,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持续落实,社会总需求持续上升,带动价格总体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季度持平,二季度上涨0.3%,三季度上涨0.5%,逐季上涨。 PPI整体降幅收窄,一季度PPI下降2.7%,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下降1.8%。这充分说明经济仍在复苏之中。如果经济不继续复苏,物价不太可能温和上涨。
第三个特点是价格走势分化。 CPI季度同比涨幅继续回升,PPI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在下降。这说明我国价格形势较为复杂,价格运行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结构性特征。比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不仅仅是因为需求不足。从结构上分析,部分原因是输入压力所致。世界原油价格下跌,世界矿产品价格下跌。因此,进口这些产品将会带来国内相关产业价格的下降。另外,一些与房地产相关的钢材、水泥、建材价格因为房地产行业在调整而在下跌,部分需求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因为可能存在需求转移,传统行业需要减少产能。因此,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是阶段性的。另一部分确实和市场变化、总需求、周期性变化有关。我国PPI价格变化和走势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
总体来看,变化趋势表明经济正在回暖。从下一阶段看,总体判断,前三季度物价走势将继续低位运行,温和回升,PPI降幅收窄。由于经济将持续回升,总需求将持续上升,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将带动相关产品和行业的价格上涨。此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与季节有关。入冬后,部分食品供应受到影响,需求增加。比如冬季过后,猪肉的消费量也会增加,尤其是临近元旦、春节的时候,所以会有一些季节性的变化。加上去年拖尾因素的减弱和归零,总体来看,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将温和回升,降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