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无处发,白玉壶平地涌”。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以三洞闻名,声如隐雷,威势如沸鼎。
趵突泉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洛水出于历城县故城西南”。
济南文旅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 张莉:“包”字是跳跃的意思,“涂”字是象声词。 “三尺地不覆雪,四时常雷轰半日”。在鼎盛时期,趵突泉的喷射可达半米高。
济南市文化学者张继平: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的石灰岩是透水的,而北部的火成岩是不透水的。泉水在这片低洼处聚集后,便喷涌而出。济南的泉水有一个特点,就是喷涌而出,源源不绝。
街道纵横交错,远处鹊山、华山对峙。 “涛声震大明湖”,与守护趵突泉千年的古人产生共鸣。
济南文旅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张莉:康熙、乾隆两尊御笔同时题刻在碑上。乾隆皇帝诗云:“欲唤醒沉睡的巨龙,今夜洒功水。”大旱时,他亲自到趵突泉祈雨。可见历史上趵突泉确实曾数次停喷。
金仙泉两泉相互拥抱,形成水纹。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化作一条金线,透出“云随美藻成缕”的气韵。
白石泉里白石星罗棋布,水泡潺潺,小鱼嬉戏。这里有一些绿色的水草和甘甜的泉水。
月牙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喷发程度最高的泉水。喷发时,济南72处泉水全部喷发。泉石相映,石窦喷涌。千泉涌出,奇特瑰丽。
七十二个名泉、1209个泉水,使济南独具特色。春天与人共处,家家户户的泉水、家家户户的垂杨树也让这座北方城市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于瑞环:济南人因泉而有家。家中无泉,门口就有小溪,泉与小溪相连。这是济南泉水的一个特点,清澈的泉石逆流而上。这很有趣的是,苏辙有一首诗,“黄昏时,牛羊在路边喝水”,说明我们路上有水,说明泉水很多。
在黑虎泉直饮点,当地市民和游客拿着大大小小的瓶子喝水。这里的泉水常年恒温在18℃左右,清澈甘甜。
万泉汇聚,使大明湖在江北独一无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蛇不出现,蛙不鸣,常雨不升,久旱不涸”。由于水鸟多,水温低,大明湖见不到蛇,听不到蛙声。雨时水不涨,旱时湖不干。
大明湖扩建改造后,总面积已达103.4公顷,水面面积57.7公顷,平均水深2-3米,泉水湍急。大明湖平均每10天就要换一次水。
四面有莲花,三面有柳树。一城是山,一半是湖。北国山水神韵中,山、泉、湖、人相伴,成为泉城最独特的人文景观。
(央视记者于谦嘉林济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