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后,东馆展示区总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共有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珍贵文物陈列比例将从2018年的约4%增加人民广场馆增至10.5%。”昨天,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我们人民的城市》专题采访中,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唐世芬介绍,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两个书画展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于11月全面开放。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走过熙熙攘攘的展厅,穿过每层楼的落地玻璃、平台或室外区域,唐世芬说:“上海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因此,东馆立足于艺术史的视角,拓展了展览内容,使原有的专题艺术展览变得全面、全面、精致,打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通史展示。为了更好地描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脉络”,未来的青铜博物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将是国内外唯一的永久性通史展览。陶瓷馆和货币馆也是国内外最完整的通史展览之一。此外,还有雕塑馆、玉器馆。这8个常设展厅堪称8本“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据介绍,上海世博北馆正在建设中,预计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计划2030年前建成开放。“三馆建成开放后,总建筑面积上海世博会面积将突破20万平方米,预计每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此外,上海世博会还宣布了新消息,将在国内外开展分馆、馆内展馆、上海世博馆或境外“中国展馆”,“部分境外‘上海世博馆’已入驻运营阶段。”
上海博东东馆的全面开放,标志着上海“大博物馆计划”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王峰介绍,截至9月30日,全市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共有166家,今年累计接待观众2873.47万人次, 2023年同比增长57%。全市博物馆基础陈列306个,举办临时展览352个,策划社会教育活动32074场次,累计吸引276.2万人次参与。文化博物展览的源源不断流动,正在推动文化博物场馆成为上海的交通入口、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面向世界的重要媒介。观察中国。也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影响力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品牌促进消费
除了“看文化博物馆”成为城市品质旅游首选,吸引了大量外地和外地游客,上海还重点关注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和冬季暑假期间,顺应消费模式,突出城市特色,推出“一江游”、“建筑游”。读“演艺世界”、“上海城市考古”等文旅品牌,推动重点商圈高频次潮流艺术活动,做大做强假日经济黄金消费期;对标最高最好,进一步发挥文旅消费的吸引流量作用,增强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品牌节庆的外部溢出效应交易周等,同时策划推出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知名度、国际性活动的产品。最受欢迎的文旅标杆活动,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展”、首届上海国际电子音乐节、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展等高规格活动互动娱乐展览及Citywalk Pro;抓住机遇 在当前国际旅游振兴窗口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入境旅游通关、支付、服务便利化,深化商务、会展、邮轮旅游等优势.,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喜悦从远方而来。
*本文首发于2024年10月31日《新民晚报》第2版。
来源丨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印撰文
图丨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上海博物馆
初审丨孙璐瑶、史维辰
最终审判丨唐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