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记者采访北京、上海等地儿科门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明显增多。
北京儿童医院夜间急诊室单日急诊患者近600人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天门急诊量超过5000人次,其中60%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尹勇:整体门诊量较前期有所增加,但尚未出现大规模季节性疫情。
据医生介绍,儿科呼吸科接诊的病例中,
3岁以上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3岁以下儿童主要受呼吸道合胞病毒影响。
此外,根据病原学监测,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常和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喘息的概率就越高。这种情况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建议对儿童进行“分层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的年轻患者数量显着增加。专家建议,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分层观察”,不要盲目去医院,以免交叉感染。
01:08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是多种病原体叠加感染的,这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医生提醒,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可以先在家观察孩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尹勇:如果只是普通感冒,孩子体温不高,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孩子的活动和睡眠,我个人建议在家观察。没有问题。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止咳感冒糖浆,甚至一些中成药、抗病毒药物。但如果孩子持续高烧,并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的情况,建议立即就医。
专家提醒,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孩子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就诊。在家观察孩子时,如果没有进行病原检测,家长不要盲目用药。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对于支原体感染就没有效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耐药率升高应合理用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近期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已产生耐药性,主要是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01:37
专家介绍,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十年前,耐药肺炎支原体的分离率约为60%,近两年已提高至90%左右。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主要有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明确疗效。
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而不是自行用药。
但很多家长觉得只要感冒了,吃点抗生素总是没错的。这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医生表示,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普通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感染无效。因此,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是不必要和不适当的。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也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抗炎药物(例如布洛芬或激素药物)用于减轻炎症。将抗生素误认为是抗炎药可能会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
医生提醒,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呼吸道感染是轻微的、具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就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