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仅需4元,租号和购买账号成主要途径

admin

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

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游戏账号、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等违法违规行为,公然违反防沉迷规定。图/央视新闻截图

近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仅需4元即可规避防沉迷#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

据央视焦点访谈12月22日报道,不久前,江苏张女士发现自己9岁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竟然花了2000多元租用一个网络游戏账号。 “租号”是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一种方式,价格从一两毛钱到几十元不等。这样一来,很多未成年人就以成年人的身份登录游戏,绕过了防沉迷系统,不再受到游戏时间的限制。

除了“租号”之外,部分未成年人还通过购买游戏账号的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表示,“帮助买家将游戏账号认证为成人账号,完成部分平台要求的首次验证”。通过人脸识别登录。”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每天。也被称为“最严格”的防沉迷新规。

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

显然,如果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租用账号”或购买游戏账号的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那么“最严格”的防沉迷系统将沦为摆设。要让防沉迷系统真正发挥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必须严厉打击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游戏账号的商家,铲除其背后的利益链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监护人)也必须履行监护、指导职责。

需要明确的是,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游戏账号、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行为违法违规,公然违反防沉迷规定。落实防沉迷规定,要及时清理网络平台出现的此类服务信息,同时跟踪线索,追究违法经营相关人员的责任。

目前,虽然所有网络游戏都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但这仅适用于实名注册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登录则没有任何限制。 。这让一些不法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始租赁、出售游戏账号服务。

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

还有不法商家和个体网络游戏运营商内外合作,帮助未成年人使用成人游戏账号完成“人脸识别”验证。不法商家获取非法收益,网络游戏运营商不断向未成年人牟利。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出于自身收益利益考虑,并未积极实施防沉迷系统。

应对这一问题,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首先要像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一样,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游戏账号,从而加强未成年人上网保护。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专门对网络成瘾防治作出新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提供游戏账号出租、销售服务”对未成年人。”

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_别让“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成了商家生意 | 新京报快评

落实这一规定,要加强对那些“绕过防沉迷系统”继续开展业务的非法经营者的治理,并考虑实行重罚制度,让他们不敢再为未成年人从事非法经营。从技术角度来看,正如专家所言,防沉迷系统应进一步优化升级,采取动态验证等有效措施,增强防沉迷系统的严密性,不能让商家有机可乘。的漏洞。

另外,即便如此,也可能存在未成年人的家长(监护人)或其他成年人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并为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情况。

这就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家长(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求他们履行监护责任,不纵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如发现儿童使用成人游戏账号登录玩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人)应及时向游戏平台举报。经核实,平台应冻结或注销相关账户,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有望形成监管闭环,让防沉迷系统真正做到防沉迷。

熊丙奇(教育学者)撰

校对/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