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admin

【财经论语】

作者:黄维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我国传统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需求广阔,总体规模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制造业总增加值的80%。对稳增长、稳就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它也是可以开采培育和发展新生产力的“富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赋能作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是客观规律,也是国家战略。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形成“政策支持+企业发力+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转化为企业实践和发展成果。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符合发展规律,政策方向明确,但具体时机、路径和方法主要由经营主体决定和实施。在市场规律下,企业何时实施、采取何种策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状况。务实的企业会选择“适合”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的技术。例如,一些针对欠发达市场的企业会根据客户特点,选择中端技术而不是先进技术进行升级转型。一些大公司还会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推出不同技术梯度的产品。在传统行业尤其如此。明显的。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上述市场规律,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原则,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最适合的技术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最一致的解决方案。市场竞争规律的实施策略真正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继续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赖于政策支持。近年来,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意见》等多项顶层设计方案和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一步的关键是把相关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让企业真正摸得着、掌握着、用好,将政策因素内化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转型的成本效益决策中,为企业提供建立一个让你愿意、敢于转移的激励机制。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通过提高政策层面激发企业积极性,促进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统一,使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动态一致。

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来看,政策层面要围绕“一个起点、双工业化协同、三大基础”。 “一个起点”就是用好“两新”政策。今年以来,“两新”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12月12日,“两新”政策带动汽车更新超过520万辆,销售额超过6900亿元,家电更新超过4900万台,销售额超过2100亿元,更新旧设备200万余台套。为进一步发挥“两新”政策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确部署,包括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等。具体细节要尽快研究、尽快落实。 “双信协同”是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要着力发挥国家标准在推动数字智能化、绿色转型和“双信化协同”中的引领作用,优化“双信化协同”评价评价体系,进一步用好地方试点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三个基础”是指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技术、资金、人才要素支撑。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技术方面,不仅要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和保障,还要搭建技术平台,支持传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方便地获取相关技术信息并开展技术合作。在资金方面,既要用好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又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人才方面,既要在教育等宏观层面加大数字智能、绿色人才的培养,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梯队,又要在教育等微观层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企业招聘人才,让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优秀人才“双向走”。

鼓励多主体协作和多路径探索。鼓励建立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的多主体协同联动机制,为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提供全流程服务和全方位支持。针对企业不知如何转型等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技术中介机构等作用,编制发布行业指南和成功实践案例,降低服务重心,让更多中小企业使用数字化、绿色技术。同时,我们要了解有哪些技术可用、用在哪里、如何使用,并科学评估其效果。同时,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因地、因企业而异。为此,要聚焦重点领域和瓶颈问题,支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突破,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通过多路径探索积累更多有益经验。

本版所有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6日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