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揭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入选

admin

_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

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_强文化公司

12月26日下午,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揭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入选“上海市十强文化企业”;上海大剧院有限公司等入选“上海市十强文化企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总编辑陈华东等人入选“上海十佳文化企业”“企业十大年度人物”;上海浑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雷等人入选“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

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

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强文化公司

_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

_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

强文化公司_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

据统计,今年入选的企业营收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普遍具有行业领先地位。 2023年前十大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将达到1188亿元;前十名企业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8%,三年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为46%。今年的人物评选比上届增加了50%。申请者普遍较为年轻,40岁以下的申请者占40%。评选中涌现出一批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具有行业领导力的文化领军人物和行业领军人物。一群积极探索文化新赛道的行业先锋。

此次上海十强文化企业评选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第一财经报社、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创意产业促进会,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具有改革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军人物,将进一步助力提升文化优势产业,加快文化新业态发展,提高上海文化产业竞争力,为打造习近平总书记最佳实践地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的文化思想.

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强文化公司

今年评选共收到185份申请,涵盖出版发行印刷、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演艺娱乐、艺术品、动漫游戏与电子竞技、互联网文化平台、数字体验与应用等领域、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领域。与上届相比,四个推荐类别的申请总数增加了40%,申请企业数量从上届的95家增加到130多家。

近年来,上海影视制作、演艺、电子竞技、旅游、网络文化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本次评选中,影视制作、发行、放映类申请数量达到30件,占申请总数的16%。新型文化经营企业不断脱颖而出。动漫、游戏、电竞、互联网文化平台、数字体验与应用等领域企业申请数量达到71件,申请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占申请总量的40% 。其中,还有很多新的场景应用类型。比如出版业数字化智能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元界产业链等。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方面,申报企业不断以多元化、多层次的优质文化产品和优质服务,丰富公民精神文化生活。例如,上海星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城中城》和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均荣获“五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奖“一个工程”优秀奖;尤伦斯(上海)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马蒂斯之马蒂斯”高品质艺术展受到公众好评。

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_强文化公司

在“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会展联动发展”方面,申报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拓展业务板块,发展跨界创新项目,激活文化消费动能。例如,上海中华文化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演艺项目一站式服务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融合“赛车文化”与“潮流音乐”,打造独立IP音乐节;上海幻维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承办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等新文化赋能消费活动,打造夜景旅游新IP。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申报企业以对外文化贸易为纽带,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例如,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海外网络文学的代表企业,用故事连接世界,推动大量好故事走出国门;上海穆通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旗下游戏《峰会》已成为东南亚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来自该地区多个国家的国民手游;上海恒兴重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作《沧澜绝》、啊哈娱乐(上海)有限公司的原创动画《吴六七》系列均已在海外平台播出。

在“积,关注并响应社会热点需求,在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和贡献。例如,上海森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托“森宇慈善”慈善品牌和“互联网+”、“商业+”的力量,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设立慈善慈善基金;上海米哈游影贴科技有限公司以“游戏+”探索与环保双向赋能,《原神》携手探索频道推出雨林保护公益短片。

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收入9642.84亿元,进一步巩固了本市支柱产业地位。

截至11月底,今年上海共有27部作品荣获38项国家级奖项,38部(套)舞台美术作品入选中宣部、文化部重要创作影片名单。旅游。电影《长安三万里》、电视剧《繁花似锦》、杂技剧《天山雪》、网络文艺《聊斋志异》、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坎》》歌曲《新路》、理论文章《论“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等7类十一篇作品荣获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作品奖26部“上海出品”影视剧(电视剧11部、网剧15部)在央视、五大卫视、四大卫视播出。 《天下国理》等4本图书被中宣部评选为年度“中国好书”,7本图书入选年度重点图书。中宣部出版物居全国第一。

建立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推荐、上海文化企业十强评选、“文创上海”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文化企业分级评选机制。今年,东方明珠新媒体、上影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思壮、玄听娱乐、宽域数字、黄豆网络、喜马拉雅入选全国成长型文化企业30强。国有文化企业宣传体制锐意改革。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制定系统改革方案,坚守主责主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包括西溪影视(影视)、森宇文化(影视)、追光影业(影视)、混智文化(动漫)、啊哈娱乐(动漫)、七猫文化(互联网)等。文学类)、米哈游(网络游戏类)、莉莉丝(网络游戏类)、博信元界(沉浸式体验类)、虎影科技(互动视频游戏类)等“专、精、特”、“新”的新型文化经营企业脱颖而出,160个市级文化创意园区(其中示范园区24个)、20个示范建筑、36个示范空间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

强文化公司_上海文化企业排名_

支持建立文化企业金融、金融、人才、进出等综合服务措施和支持机制,在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方面,上海持续推出文化创意金融“四个清单”服务、机构、产品、政策,深化“银行担保”“联动”,实施“文金汇”专项服务计划。 12月初,服务1306家文化创意企业,为207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10.3亿元,为1048家企业解决咨询问题。三季度末,全市18家文化创意专业支行服务文化创意企业贷款余额479.31亿元。 、 3,485 家贷款公司。在资金支持方面,市级文化创意资金撬动作用强化,向民营和新兴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倾斜。 2024年累计支持文化创意项目894个。人才移民方面,会同市人才局建立重点文化创意企业人才落户制度,动态更新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名录。会同市外事办公室建立外向型民营文化企业APEC商务旅行卡申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