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年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345天

admin

2025年1月2日,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空气质量交出了一份抢眼的“成绩单”:历年来优良天数最多、重度污染天数最少,也是最密切的。与“北京蓝”相关的指标——PM2.5,也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2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 PM2.5浓度达到优级的天数将多达345天,占94.3%; PM2.5浓度将持续保持优良天数超过半年,而2013年这一数据仅为13天。“北京蓝”已逐渐成为常态。

空气质量近年来变化_北京空气质量历史_

2024年11月10日,北京,从景山公园万春阁鸟瞰首都标志性建筑全景。视觉中国地图

改善空气质量成效尚不稳定

考虑到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2024年北京共获得好天数290天,占总数的近80%,同比增加19天。这是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日子最好的一年;与2013年相比,2024年的好天数增加了114天,相当于多了近4天的好天数,为历史之最。

相比之下,北京2024年重度污染天数仅为2天,为历史最低,明显少于2013年的58天,减少96.6%。此外,2024年,北京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均连续多年稳定达标。其中,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5%和7.7%,二氧化硫浓度继续保持在极低个位数水平。北京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事实上,北京全年空气质量尚未达到优良水平。澎湃新闻报道,今年10月23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发生3次大规模污染过程,北京也发布了3次空气重污染预警。在调查原因时,经常提到静态稳定、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

您如何看待全年空气质量的变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树晓表示,“2024年确实是蓝天意识强烈的一年,尤其是8月、9月和刚刚过去的12月,几乎每年都有蓝天白云。天。天气特别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全年好天数达到290天,同比增加19天;重度污染仅2天,同比减少6天。空气质量改善十分显着。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尚未稳定,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在这种情况下,空气质量尚未与环境脱钩。”气象条件,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气象的影响,所以一旦遇到秋冬季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就很容易造成污染污染物的积累和转化。导致区域性的出现“污染过程。”王淑晓说,2024年10月至11月,由于北方冷空气力量较弱,南下频率较低,区域气温出现历史最高,多次出现高温。潮湿大雾天气造成多次大范围污染过程,也造成北京空气质量波动。

建议加快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前期研究

“所以,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下,未来当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污染过程仍将发生在秋冬季节,空气质量改善仍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为充分发挥人类努力的作用,需要深化减排“应对气象条件波动的不确定性”,王树晓表示,这需要北京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加强减排力度。地方污染排放源管理区域上,继续深化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工业污染源联防联控,协调应对污染过程。

此前,清洁空气亚洲空气质量项目总监张伟豪在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升级协同发力”为主题的2024中国蓝天观测论坛上指出,改善空气质量一系列积极进展中国的空气质量有目共睹,但治理仍显不足。松懈下来。特别是鉴于大气污染形势和管理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按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研究工作”的要求,加快相关研究。相关技术规范。”

张伟豪坦言,虽然近年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呈现好转趋势,但首要污染物PM2.5达标城市比例在实施前三年稳定在70%左右。 “十四五”规划。对于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来说,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对其空气质量改善已不再能起到较强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制修订研究工作。对此,建议加快相关研究,积极应用大型科研机构积累的研究成果。多项地方健康影响和环境基准,作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研究的基础,同时可以借鉴国际标准制修订方法和经验,探索我国制度化环境的形成和修订。从而启动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及时达标空气质量。”张伟豪强调。 。

澎湃新闻记者 刁繁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