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晚,总台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败为民》第一集透露,2024年,在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永州市委纪检监察针对住房保障问题。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围绕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潇湘安居专项整治行动。
涉案人员为永州市东安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住房维修基金服务办公室原主任周小建。购房者到其直接管理的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缴纳房屋维修费。收到款项后,须开具《湖南省物业维修资金专用收据》。利用一些人对情况的无知,周小建开始尝试用凭证或手写票据代替专用收据,并扣留部分资金放入自己的口袋。
为了便于截获挪用资金,周小建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甚至在值班时直接打印个人缴费二维码放置在缴费窗口。经查,周小建共挪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993万余元,挪用资金172万余元,开具假票据3000余张。最终,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周小建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 (央视新闻1月6日)
相关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腐败往往源于侥幸。周小建因为自己投机放贷失败而走上了腐败之路。背负巨额债务后,他在狱中变得贪婪,试图将黑手伸向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这是用于保障居民住房后续维修的专项资金,关系民生福祉。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期盼,也承载着政府对民生工程的承诺。然而,周小建却试图利用职务之便,支付百姓资金的钥匙。他们层层操纵,采用开具证明、手写票据等卑鄙手段扣押资金。一切看似“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其实无异于自欺欺人。这种小官腐败,让人充满愤怒。这种用假票据欺骗群众的做法,把群众的信任放在哪里呢?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该放在哪里?它是如此猖獗,如此嚣张,无法无天,毫无底线,自以为是。完全无视无数家庭对住房稳定的依赖,无视政府为民生工程所做的努力。
认为自己“技术精湛”,体现了周小建内心对法律的漠视。他身处公共职位,熟悉业务流程,但他认为自己太聪明了,可以隐瞒真相。在他眼里,规章制度只是虚构,法律红线只是可以随意跨越的白线。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使一时成功钻了监管漏洞,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和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事件最终也会水落石出。如果忘记了头顶高悬的法治之剑,最终只会是玩火自焚。
诚信无小事,此案也敲响了沉重的警钟。一方面,在公职人员的选拔和管理中,不仅要看专业能力,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定期开展反腐败培训和普及法律知识,让公职人员始终廉洁守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滋生。另一方面,监管机制亟待完善。对涉及民生资金的关键岗位,要建立多层次、多部门的监管体系。资金流向、票据发行等环节全程追溯、实时监控,防止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党的纪律是一把尺子,震慑一切不怀好意的人。不管人多么狡猾、狡猾,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公益工程温暖每一个公民的心,防止那些企图蚕食公款、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滋长起来。我们还需要继续修补制度漏洞,加强人员管理,弥补监管短板。我们需要确保每一位公职人员的行为始终克制、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