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色文化之旅:探索贵三红辣文化与长征历史的深厚底蕴

admin

遵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前夕,我来到了这座我向往已久的英雄城市。这几天,我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考察了峡子镇辣椒城,考察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宝村。整个行程仿佛都充满了红色,感受到了一种“小红土灶”和“酒暖”。 “香浓”浓烟。这浓浓的红色,除了可见的景象和气味之外,也是一种感觉,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它就像一双温暖的手,拥抱着你的灵魂,让你留在这个世界。寒冷的冬天,我的心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和温暖。同行的朋友说,这是“三宝红”和“辣文化”给人的共同感受。每个走进遵义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

“三贵红”是指红遵义、红辣椒和红工业,而“辣文化”则是当地民俗和饮食习惯形成的文化。在我看来,“三宝红”和“辣文化”是耀眼的人文符号,使遵义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城市。

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

理解“红色遵义”并不难。伟大的遵义会议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永恒的光芒。遵义红色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精髓,是新时代的进取精神和战斗品格,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遵义的红也是辣椒的红。这里的红辣椒有几十种,其中以遵义朝天椒最为有名。遵义朝天辣椒有圆锥形辣椒、指形辣椒和球形辣椒三种。它们的颜色是栗色的,油腻而丰满。田野里,他们抬头向天,让人联想到万众一心、刀剑指天。遵义的红色,当然还包括“红色产业”——一方面是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另一方面是富民产业,主要集中在辣椒种植、加工、贸易。 “红色产业”正在成为遵义的支柱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说,了解了“三贵”和“辣文化”,也就了解了这座城市的精髓。

麻辣已成为遵义的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遵义是一座爱吃辣的城市。自明代以来,人们就开始种植辣椒。一代代椒农不断改良品种、创新烹调方法。他们因辣椒而生存、繁衍生息。辣,是遵义人心中五味的灵魂。在遵义,辣椒是每个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能吃辣已经成为遵义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山宝村的一位椒农告诉我,碗里不能没有肉,但饭里不能少辣。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喜欢吃辣。遵义的辣就像山西的酸。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如今,遵义城乡辣椒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难以估计。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胡椒交易市场——中国胡椒城就坐落于此。每年都会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小辣椒被遵义人做了大事。 。

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

这片土地的红色和辛辣的色彩,让人想起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红军长征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陷入困境,面临险境。遵义会议就像一道光芒,穿过冬日的阴霾,照耀着官兵们的心。流浪的红军突然有了方向。他们和遵义朝天骄一样,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红军从遵义出发,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一旦士兵走不动了,厨师就会上前给他喂姜花椒水。除湿御寒,赖氏陪伴红军翻越雪山、草原,最终抵达陕北延安。

辣文化也渗透在当地的经典中。李树昌,遵义“海滨文化”的代表人物,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每次回钦州老家探亲,他总是让家人端上一碗辣椒水(用开水泡过的干辣椒)放在茶几上,大家一边喝一边聊天。对于走遍世界的李树昌来说,没有什么咖啡和茶能比得上家乡的辣椒水。

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

遵义的辣椒色泽鲜艳、油润肥美,加工而成的食品麻辣酸甜,俘获人们的味蕾。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辣的习惯,各有特点,很难区分:四川、重庆偏爱吃辣,江西偏爱咸辣,湖南偏爱麻辣。遵义的辣就是指辛辣的食物。如果在辣的食物前面加上“香”字,辣的食物就有了图案。 《诗经》有“食之香,国之光”的诗句。可见,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的精神。香使五味调和而不互相压倒,相得益彰。

辣椒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繁荣的产业前景。大家都知道成都和重庆的火锅闻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两地的火锅都少不了遵义的朝天椒。 1993年开始做辣椒生意的老石告诉我,他每年向重庆销售干辣椒超过100万吨。遵义有3000多名辣椒经纪人,从事国内、国际辣椒贸易。正是他们,让遵义朝天椒风靡全球。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全国劳动模范胡广芬,最初在东莞一家鞋厂工作,后来成为鞋厂高管。因为对辣椒有着特殊的感情,她选择回到家乡从事辣椒行业。如今,她已拥有固定资产2.4亿元的辣椒产业园,正带领无数村民通过“红色产业”走上致富之路。

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光明文化周末:红城辣椒别样红_

从遵义回来后,家人说我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我这个不爱吃辣的人开始少不了辣椒了。

《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