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举行,专家共话稳定中美关系

admin

中新网北京 3 月 29 日电,记者魏晨曦报道:中美两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并且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而稳定的中美关系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多名参加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的中外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近日,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在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是于运全,卡特中心总裁是佩奇·亚历山大。他们出席了对话会并发表了致辞。

美国卡特中心专家:中国正向世界展现多元、创新的面貌_美国卡特中心专家:中国正向世界展现多元、创新的面貌_

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嘉宾合影。中新网 魏晨曦 摄

美国卡特中心、昆西研究所、史汀生中心、外交关系委员会、伊利诺伊大学等美国智库,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中国高校和智库的 50 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

美国正“战略性后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是教授谢韬,他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那标志性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口号,还有“美国优先”政策引发了多方面的争议。他表示,当下,美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后退”的行为,其政策的重心呈现出从国际事务朝着国内问题“内向转移”的特点。

谢韬称,特朗普“2.0 政府”决意要对美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撼动。例如,在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交流方面,以及在处理美国与多方的关系以及美国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等方面。

谢韬接着说,未来,特朗普政府将会采取更多的行动来重塑国际秩序。这些行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会给美国自身以及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国是否真心希望其盟友与中国携手来应对全球挑战呢?这个问题是值得进行思考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教授韩召颖指出了这一点。

韩召颖称,在当前“美元霸权”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全球治理是离不开美国深度参与的。未来四年,世界格局或许会迎来深刻的调整。而中美关系的走向,将会成为塑造新秩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中美关系发展要“行胜于言”

中国外文局的副局长以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院长于运全着重指出,当下中美关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加。两国的智库应当主动去搭建起对话的桥梁,凭借着务实的合作,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条件。

于运全指出,双方应当成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行动者,以此来增进美国各界对中国的客观认知。双方应当成为促进中美务实合作的行动者,为中美各层级的交往搭建更多的桥梁,铺设更多的道路。双方应当成为增进双方青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行动者,培养更多新一代的“中国通”和“美国通”。

卡特中心总裁佩奇·亚历山大持有这样的观点:中美关系并非是“零和博弈”这种情况。两国都有着推进政府层面合作的期望,并且希望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达成和平发展以及互利共赢的局面。

她称,行动比言语更重要。她坚信,基于现有的成功合作案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美人文交流与对话合作来自民间社会。而在公众层面的人文交流,正是寻求和展现两国共享价值的关键途径。

卡特中心“聚焦中国”项目的高级助理翟乐楠认为,中美民众有必要打破信息茧房,要真正地走近彼此的世界。

翟乐楠举例说,从《哪吒 2》这个文化 IP 到《黑神话:悟空》这个文化 IP,从小红书这样的中国社交平台,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出多元的面貌,也在向世界展现出创新的面貌。

“系统性变革才能消除矛盾”

太平洋的宽度足够大,能够容纳中美两国的友谊,同时也能够容下双方的共同利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副主任、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琪如此说道。

他强调,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竞争态势。面对这种态势,双方急需做的是超越分歧,然后共同构建更具建设性的双边关系框架。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的主任赵海觉得,在全球化进程当中存在着中美结构性矛盾,互相指责是没有用的,这种矛盾得通过系统性的变革来进行化解。

赵海指出,这种变革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对抗会滑向冲突的深渊,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其他形式的对抗,最终都会导致两败俱伤。

中方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在敦促美方,尤其是美国政界人士。美方需要拿出政治勇气,正视事实。如果一味甩锅指责,那么双方本可合作的重要领域就会处处受阻。赵海说道。

多位专家持有这样的观点,即中美展开合作,对于推动对公共卫生危机、气候变化以及地区冲突等诸多方面的全球治理问题的解决是有好处的,并且两国应当继续携手一同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