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烟火气与新潮设计相遇,历史记忆和市井生活相互碰撞……今年南京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计划中列入的南湖记忆三期,现已基本完工,即将以崭新的面貌登场。
南湖记忆三期在一期二期的基础上朝东进行了延伸,并且围绕着南湖东路与文体路的交接处展开。以原本的南湖一中作为核心,然后向东一直延伸到云河北路,所覆盖的区域包含原南湖一中、熙乐汇广场、南湖体育场东南角的休闲广场以及南湖东路 26 号和 27 号等地方。该项目会延续复古美学,同时融入创新的业态,致力于打造一个将文化、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沉浸式街区。
沿着南湖东路向东走去,“南南”和“湖湖”这两个卡通象进入眼帘。它们身着 20 世纪 80 年代小学生的经典校服,还系着鲜艳的红领巾,一下子就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这栋建筑的外立面整体是墨绿色的,与奶白色的“南湖记忆”四个字相搭配,看上去清新又可爱。
更新前
更新后的三期延续了一期和二期的怀旧风格,通过红砖、水泥以及“南湖绿”等视觉元素,对街巷界面进行了重塑,强化了南湖记忆的主题。建邺城建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更新总共涉及 20 多家商业及店铺的门头改造,依然延续了 80 年代的摩登怀旧风潮,并且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和新体验。
老校舍变成了“光阴里”,人们开始探寻时代的记忆。南湖记忆三期主要是进行风貌提升,并且将其与片区的生活方式相融合。随着原南湖一中校区逐渐被释放出来,周边的主要节点也被整合在一起,从而打造出了一个文旅加非遗体验再加生活服务的老城生活中心。
在南湖东路与文体路的交叉口处,能够看到原南湖一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砖与复古绿的外墙相互搭配,花格窗的存在让它显得既美观又质朴,还散发着浓厚的复古风情。经过更新之后,这里已经被重新命名为“光阴里”。原先位于街边的小卖部、客厅以及理发店,都将搬迁进入内部的南湖记忆生活博物馆。
更新前
项目设计师表示,之前市民只能透过玻璃去观看那些老物件。而当这里开放之后,大家都能够进入其中进行拍照打卡,从而沉浸式地感受 80 年代的生活。为了能够更好地延续“南湖记忆”这一主题,光阴里在建筑立面风格方面选择了仿红砖和水洗石,以此来复刻并再现 20 世纪 80 年代的特色风貌。
我们把原南湖一中的部分沿街空间建成了文化主题的商业街区以及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空间。原科技楼的 1 至 2 层成为了空间载体,在此打造出了集餐饮、零售、文化体验、教育培训、生活服务、艺术展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城区增添了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给老居民提供了更多新的社区服务内容。运营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南湖体育场的东南方向,三期北侧入口处的平台改造已到收尾阶段。建成之后,此平台将被规划为市民休闲广场。通过对平台进行休憩设施更新以及围栏主题化设计等提升改造措施,能够满足居民休闲、社交等生活方面的需求。
三期的重点围绕南湖记忆、非遗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展开。通过校企合作以及文化和非遗传承的导入,打造出南湖记忆的沉浸体验场景,同时也能实现非遗的活化传承体验,并且还能营造出复古新潮的文化生活场景,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对于休闲生活的体验需求。
1997 年南湖东路建成。2021 年一期开街,唤醒了集体记忆。2023 年二期火热“出圈”。今年三期即将全面开放。“南湖记忆”使居住区蜕变成城市新地标,把南湖片区升级为产业、商业、生活相融合且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片区。
20 世纪 80 年代的那种“回忆杀”;市井长巷所蕴含的“烟火气”;霓虹灯下的“夜生活”;街角转向处的“小确幸”……如今的南湖东路已然变身为一条既复古又潮流的特色街巷,这里充满了 80、90 年代的文化氛围以及南京的城市记忆,众多市民来到此地打卡、拍照,拓展出了一个更有品质、更具魅力、更加温暖的生活街区。
通讯员有 宁建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图片来自南京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