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4 月 11 日电(记者赵旭、侠克、鞠焕宗)。四月已至,北方地区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然而却总是与漫天飞舞的杨柳絮相遇。杨柳絮会钻进鼻孔,拂过脸颊,扑向车窗……不少网友调侃说:“春日确实无限好,只是那飞絮带来了困扰。”针对民众所关切的几个大问题,记者对北京市园林部门、林业专家、疾控部门等进行了采访。
——杨柳飞絮如何产生?
杨树是雌雄异株的,柳树也是雌雄异株的。飞絮是从杨柳的雌株中产生的。在春季,杨柳的雌花序授粉之后,会形成一个个绿色的小蒴果。那些发育成熟的小蒴果会逐渐裂开,白色的絮状绒毛会带着种子“破壳”而出,然后借助风力进行传播,这样就形成了“杨柳飞絮”。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的姜英淑处长介绍,从今年 4 月上旬开始,北京城区进入了杨柳飞絮的第一个高发期。主要的飞絮树种是五环内的毛白杨。每天的 10 点到 16 点是飞絮的高发时段。整体进行观察,北京今年的杨柳飞絮预计会持续到 5 月下旬。
——杨柳树能不能砍掉?
杨柳树在北京“扎根”,是有其历史缘由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磊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森林覆盖率还不足 2%,整个城市呈现出光秃秃的景象,大风能够长驱直入,常常会卷起漫天的沙尘。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杨柳树成为了主力树种,因为它们容易成活且生长速度快。杨树的雌株在初期的生长速度比雄株明显要快。在北京的杨树中,雌株的比例在历史最高时超过了八成。
此外,杨柳树属于北京的乡土树种。它生命力强,养护成本低。它的遮荫面积大,碳汇量高。杨树和其他常见树种相比,长势更为高大。在北京地区,杨树最高能达到 30 多米,为北京支撑起了“绿色天际线”。柳树是北京发芽最早且落叶最晚的乔木树种之一,是重要的“绿色担当”。并且在中国古代就有“折柳寄情”等习俗,柳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少臣介绍,这些情况表明我们不能够将杨柳树全部砍掉。
——有何治理招法?
9 日上午,在北京永定门东滨河路旁。一辆园林绿化工作车停在了几棵杨树旁边。车斗载着工作人员缓缓升起,然后将交错的枝条一一剪下,还将过密的枝条也剪下。另一组工作人员操控着喷雾设备,把凝絮剂均匀地喷洒在了杨树上,以此来减少杨絮的飘散。
姜英淑介绍,北京在保护生态的同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杨柳飞絮。园林部门等一直在开展高压水枪喷淋和清扫的专项行动,以此来抑制飞絮的二次飘飞。并且,近年来,北京非常注重从源头进行防治,逐步把一定比例的杨柳雌株更换为雄株。
科技攻关是很有必要的。北京的园林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了凝絮剂,并且目前已经在多个区域进行试用。凝絮剂经过水稀释之后,能够通过高压水枪、雾炮车、无人机等工具将其均匀地喷洒在树冠上,这样杨柳絮就可以在树上粘结起来并且收缩,从而失去飞行的能力。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教授级高工王艳春表示,凝絮剂具备无毒无害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它经过雨水和光照后能够自然降解,通常在飞絮季只需进行一次喷淋即可。未来,凝絮剂的应用范围和力度将逐步扩大。另外,轻便手提式的杨柳飞絮吸收机也正式开始发挥作用,能够快速将落地的杨柳絮吸走。
——如何做好防护?
专家称,杨柳絮本身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很大。然而,由于它的表面容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所以能够引发部分敏感人群出现过敏现象。其主要症状有眼部瘙痒且红肿,还有鼻塞以及咳嗽等。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气喘、哮喘的症状。并且,皮肤也可能会变得干燥、红肿,同时伴有瘙痒等情况。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就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北京市疾控中心进行提示,如同其他过敏情况一样,敏感人群最好能够脱离过敏原。飞絮通常在中午这个时间段其密度相对较高,所以敏感人群应当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尽量选择早晨、夜晚或者是降雨之后等这些时段。外出的时候可以佩戴纱巾、护目镜等物品,尤其是对于那些骑行外出的市民而言,飞絮迎面吹入眼睛的风险会增大,因此需要做好眼睛的防护工作。
此外,要关好室内通风的纱窗。外出返回后,要及时清洗鼻腔和面部,还要清扫外衣上的飞絮。需要加大对汽车和精密仪器等设备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飞絮积存,要及时进行清理。多位受访者提醒,近期北京气候干燥,飞絮很容易引燃,所以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严禁乱扔烟头,要谨防发生火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