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孟宪柱的越狱事件已辗转于众多民警之手,他们不仅被动地等待线索,还曾主动采取行动。
淄博监狱的档案库中保存着众多服刑者的资料,其中便包含了孟宪柱的个人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了他的个人身份信息,并附有一枚右手食指的指纹样本。自孟宪柱逃脱后,负责此案的民警曾考虑过利用这枚指纹作为线索,但尝试的结果并不如预期。
一方面,由于那时的指纹识别技术尚不先进,另一方面,关键在于孟宪柱的指纹资料在其他地方已被收集并录入指纹数据库,这才使得有可能与档案中的指纹相匹配。因此,在那些早期岁月里,这枚指纹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许学磊,淄博监狱副监狱长表示,孟宪柱生于1963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岁数愈发增高。我们时常会思考,这位年逾六旬的逃犯,是否依然逍遥法外,潜藏在社会之中。
2024年的钟声敲响,一则消息的传来,为这宗案件带来了转机。至关重要的突破,源自于那枚在档案室里沉睡超过三十载的指纹。
许学磊,淄博监狱的副监狱长,在2024年4月时,接到公安部门传递的资讯,得知孟宪柱的指纹与河南省平顶山市近期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嫌疑人张平波的指纹极为相似。
张平波的现身令办案人员精神一振,他难道就是淄博监狱长达36年未捕归案的越狱犯孟宪柱?要证实他的身份,仅仅一枚与逃犯指纹高度一致的指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调查核实程序。
这是平顶山警方所提供的张平波的近期照片,与之相对的是孟宪柱在越狱之后,出现在协查通报中的影像。尽管照片中两位男士的年纪相去甚远,但办案人员注意到他们之间在眉眼间仍存有几分相似。为了更准确地核实身份,侦查人员与管教民警一同前往平顶山。
冯毅,山东省淄博监狱侦查科副科长,陪同曾经教导过他的资深民警一同前往平顶山进行现场确认。当资深民警步入看守所的审讯室,他大声呼唤冯毅的名字,冯毅抬起头,脸上显现出一抹惊愕。
在审讯过程中,该男子反复声称自己是张平波,然而,当面对民警的提问时,他的回答中存在诸多破绽,这使得他的身份显得更加可疑。
山东省淄博监狱侦查科的副科长冯毅指出,经过我们审讯和研判,清晰可见,1988年3月13日是他构建历史的关键转折点,自那以后的所有事件均能通过公安和社会资料得到证实。而关于1988年之前的事情,他本人表示已经无法回忆清楚。
男子坚称自己与此事无关,那么如何证实他就是三十六年前越狱的孟宪柱呢?若他的供述一直无法突破,哪些客观证据能够得到审判机关的认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负责审查和起诉淄博监狱案件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案件,并指导侦查部门进行取证调查。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志坚指出,此案情况复杂且疑难,涉及的时间范围极广,原始证据不足,同时交织着新旧法律适用的争议,包括刑期如何折抵、诉讼时效是否应当合并计算等多个问题。
用证据说话 进一步明确越狱者身份
尽管办案人员坚信那个自称为张平波的男子正是潜逃多年的孟宪柱,然而,究竟该如何搜集足够的证据来证实他的真实身份呢?自他越狱至今已有36年,众多客观证据已难以直接运用。然而,刑侦技术近年来亦有所进步,那些旧时的证据,又将如何助力破案呢?
视频加载中...
最初证据显示,侦查人员借助孟宪柱右食指指纹,成功确定了名为张平波的嫌疑人。检察机关提出疑问,能否寻得更多指纹信息以加强核实?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于孟宪柱宣判笔录中发现其指纹印迹,若这些指纹印与张平波指纹相吻合,则指纹证据的效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梁旭表示,在审查孟宪柱的原审判决书和执行通知书时,发现其中存在个别指纹,这有助于增强他在指纹证据方面的证明力。随后,他们进行了多轮比对,并采取了动态比对的方式。
将指纹样本提交检验后,侦查人员心中存有疑虑,因为这些样本距离现在已有三十余载,它们是否还能满足鉴定的要求?同时,由于犯罪嫌疑人一直否认自己的身份,检察机关提出,有必要寻找其他客观证据,并做好无口供指控其犯罪的预案。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梁旭表示,追逃协查通报和审查报告中附有他当年的照片,尽管时间久远,但清晰度尚可。因此,我们再次调取了他最近的照片,对两人形象进行了对比鉴定,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两者极为相似。
人像对比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众人的信心,然而,究竟还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张平波的真实身份是孟宪柱?在司法领域,侦查人员回想起一种普遍应用的识别方法——那就是DNA鉴定技术。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志坚表示,该嫌疑人具有强烈的反侦查意识和隐蔽证据的心理能力,这使得审讯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当时,我们团队普遍认为,可以基于“无供词”这一证据来对他进行指控。为此,我们向监狱侦查部门提出了进行一次生物学上复杂DNA比对的建议。
在这起案件中,采用该策略面临一定挑战。经调查发现,孟宪柱的直系血亲均已离世,而侦查人员仅能寻找到与他有血缘关系的,系其姐姐的子女。
冯毅,山东省淄博监狱狱内侦查科的副科长,他提到家中尚有两位外甥和两位外甥女。然而,在生物DNA鉴定方面,这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通用的DNA检测技术大多针对Y染色体,这种染色体主要在男性身上存在,因此对于叔叔、大爷、哥哥或弟弟等男性亲属的鉴定相对简单。但若是涉及到母系亲属,那么DNA鉴定就变得异常困难。
经过多方咨询,办案机关得知,位于上海的某司法鉴定中心具备处理此类复杂DNA鉴定的能力,因此,在淄博监狱的委托之下,该鉴定中心对所采集的生物样本进行了详细鉴定。
山东省淄博监狱侦查部门副职冯毅表示,这5人的DNA样本,包括孟宪柱及其两个外甥和两个外甥女,已送往位于上海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经鉴定,他们之间均符合生物学上的舅甥关系。
指纹比对结果已经揭晓,鉴定意见书中明确指出,张平波与孟宪柱的多枚指纹在纹形和具体细节上完全吻合。
那枚源自80年代的档案指纹,以及实验室中运用的高效DNA鉴定技术,这些历经三十余年的证据相互印证,共同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核实和后续的犯罪指控提供了坚实依据。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梁旭表示,借助指纹比对、人脸识别技术以及DNA检测等手段,我们已经收集到了相当全面和稳固的客观证据,足以对他进行身份确认,确定张平波即为孟宪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期待孟宪柱本人能亲自承认这一事实。
面对眼前这些确凿的物证,张平波的辩解显得愈发单薄,他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正是36年前从淄博监狱成功逃脱的孟宪柱。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孙建凯表示,他们一方面通过解释法律和阐述相关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针对孟宪柱最关注的刑期折抵和追诉时效,以及涉及他个人切身利益的数罪并罚等法律问题,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意见。这些做法帮助消除了孟宪柱的疑虑,最终孟宪柱承认了相关事实。
这起36年前发生的越狱事件,是否已超出追诉期限?检察机关指出,淄博监狱在孟宪柱逃脱当日便已启动立案程序。依据法律规定,此案不受追诉时效的约束。目前,该案件已被转交给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和起诉。
淄博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志坚指出,该犯人最初因盗窃罪被判刑20年,当时其未执行刑期还有18年。然而,他在2024年于平顶山再次犯下盗窃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鉴于其脱逃行为,还需额外判处新的刑罚。因此,这三个罪行将合并进行并罚处理。
脱逃后虚构身份 隐匿36年提心吊胆
这36年,办案人员们追捕逃犯,始终不懈,直至迎来胜利的曙光;而对于外逃的孟宪柱而言,这36年则是充满忧虑,日夜煎熬的时光。那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孟宪柱又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