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3次列车被撞脱线后续:车厢闷热乘客经历引关注

admin

K1373次列车遭遇撞击,导致出轨,车内气温异常高,一些男性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破窗换气。7月5日,官方公布了事件的详细信息,此事持续吸引公众的目光。

7月5日,一名被困乘客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透露,车厢内的气温已经超过了35摄氏度,已有乘客因中暑被乘务员搀扶着带走。另外,还有乘客对官方的最新通报作出回应:“在闷热不堪的车厢里待了3个小时,还没有到需要破窗的地步,对此我也感到十分无奈。”

_列车通风系统_列车上通风装置

男乘客砸窗通风

>>>接力送水送粥

31℃未达到马上开启车门破窗应急预案紧急程度

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通报,详细说明了事件经过。据悉,7月2日晚上8点28分左右,金温地方铁路公司的一列货运列车在金华市沪昆线东孝站未能及时停车,进而驶入了下行正线。这一情况导致我段所负责的K1373次客车机车发生了脱轨。经过紧急的应对措施,更换了机车后,列车于晚上11点27分重新开始运行。

东孝站只是个级别较低的车站,既不负责客运也不负责货运,只承担列车接发等技术性工作。车站内没有旅客候车室和上下车的站台,事发当天,车站内仅有三名行车工作人员在岗。

事故发生后,我方车上添乘的干部迅速组织全体列车工作人员启动应急措施,并加强了全车的巡视。大约晚上九点左右,列车工作人员打开了所有车厢的乘务室、洗手间、洗脸间以及车内80多个可供通风的窗户,进行了通风和降温处理。同时,他们还将班组携带的40多瓶矿泉水分发给旅客。晚上九点二十分,车内的气温大约在31摄氏度,此时3号车厢内一位年约五十岁的女乘客表示自己感到头晕不适,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随即将她引导至4号乘务室进行休息。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金华车务段迅速行动,紧急调集了超过900罐八宝粥以及1300多瓶矿泉水。他们组织了工作人员,以接力方式将这些物资送上列车,并提前联系了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应对措施。列车抵达金华站后,他们又增补了500多瓶矿泉水。

列车上通风装置__列车通风系统

在此期间,列车工作人员持续监测车内温度和旅客的承受能力,分析研判情况。他们认为,客车停在无站台的线路两侧,车门距地面超过1.5米,且事发时间为夜晚,车外缺乏照明。在这种情况下,打开车门可能引发旅客摔伤,存在安全隐患。尽管车内空气闷热,但并未达到紧急程度,无需立即开启车门或采取破窗应急措施。

>>>广铁官方通报

劝阻未果,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砸破窗

22时04分左右,3号车厢内,一位男性乘客私自取下消防锤,企图击碎车窗。列车服务人员上前进行劝阻,但未能成功,结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击碎。为了防止乘客从窗户跳下发生意外,一名列车服务人员迅速上前,张开双臂挡在窗前。同时,乘警和其他列车服务人员也一起采取行动,对现场进行了隔离和防护措施。

23时11分左右,列车空调得以重新启动。金华站停靠期间,铁路公安部门对破坏车窗的男子进行了必要的批评与教育,同时,车辆维护人员对受损的车窗进行了及时的修复工作。

铁路部门提醒乘客,若在旅途中遇到紧急状况,我们将依据既定预案进行妥善处理。敬请各位旅客遵从列车工作人员的指挥,积极协作,共同完成紧急应对措施。

>>>确实闷热难受

事发车厢里有180人,乘警制服也被汗水浸湿

7月5日午后,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成功联络到K1373次列车的一名旅客,该旅客透露:“列车发生了脱轨,导致停驶了整整3小时,车厢内空气无法流通,闷热程度令人难以忍受,有好几人出现了中暑症状,我印象中第一位是位年迈的老奶奶,她被乘务员搀扶着从我眼前走过。”

该视频资料中呈现的三个片段揭示,车内有人持续挥动扇子,更有男性旅客索性脱掉了上衣,袒露着胸膛。

列车上通风装置__列车通风系统

_列车通风系统_列车上通风装置

列车里又闷又热,乘客们汗如雨下

此外,多段现场视频记录了列车内的闷热状况,乘客们纷纷汗流浃背,汗水如雨点般滴落,甚至连列车员和乘警的制服都未能幸免,被汗水浸透。

这位乘客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透露,那名年轻人砸碎了3号车厢的窗户,该窗户位于从车门数起的第四排,随后他被乘警带走。

事故发生后,列车上的服务人员谨慎地清扫了散落的玻璃碎片。这位乘客觉得,那位砸碎车窗的年轻人是为了让车厢内所有人都能降温透气,因此不应当受到指责和训导,“当时车厢内共有180多位乘客,其中不乏老年人和儿童。”

>>>乘客回应通报

“35℃闷热3小时还没到破窗程度,我也很无语”

那位乘客向记者透露,车内气温超过35℃,闷热难耐,经过3个多小时,大家的衣服都已湿透。我本人也在车上,我的女儿、我的婆婆,以及众多乘客,无论老少都无法忍受,甚至有位阿姨几乎晕倒,被人搀扶着离开了。

列车通风系统_列车上通风装置_

男乘客砸窗画面

列车上通风装置__列车通风系统

这位乘客回忆道,砸碎的是3号车厢10号位置的车窗。列车停靠了超过四个小时,修复车窗耗费了一小时。随后,那名小伙子被带离了现场。

该乘客觉得当时最迫切的需求是确保车厢内空气流通,而非仅仅解决口渴,“列车员当时确实发放了矿泉水,但那时车厢内已经配备了空调,而且列车已经抵达金华了。”

面对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的公告,该旅客不禁感叹:“情况尚未严重到需要砸窗的地步,但我的心情同样难以言表。”

>>>网友持续关注

“乘客安危受到威胁时,必须采取应急举措”

事发5天,记者注意到,网上关注热度不减。

“有没有考虑空气的窒息,3小时的时间,换做谁都是煎熬。”

车厢密闭环境下,老年人和儿童可能会因高温而感到身体不适持续加剧,因此,立即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是合理且必要的。

有观点指出,生命最为宝贵,当乘客的安全面临危险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列车长和所有工作人员不应拘泥于常规,而应立即执行包括开启车门,甚至破窗在内的紧急应对措施。

有网民表示,期望今后类似这种机械性的处理能减少一些。与乘客的生命安全相比,车窗的修复似乎并不算什么重大问题。

列车上通风装置_列车通风系统_

有网友指出:“紧急救援至关重要,若有人中暑并引发热射病,真不知道铁路局是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针对7月5日铁路部门的公告,部分网友提出质疑:“究竟启动车门和破窗应急措施的速度有多快,能否给出具体解释?”

>>>12306回应

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应如何组织实施救援?

2014年颁布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415条明确指出,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遭遇供电中断或空调系统故障,乘务人员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他们需在15分钟内启动应急通风系统,或者组织乘客进行疏散,以保证车厢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乘客因高温或缺氧而遭受健康威胁。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第9.3.7条明确指出,空调列车若遇突发故障,需在15分钟内启动备用通风系统;若故障持续无法修复,应立即安排乘客搬迁至其他车厢,或者在必要时疏散至安全地带。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的第24条明确指出,在列车被迫停驶期间,乘务人员必须首先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若超过15分钟仍未妥善解决通风或疏散问题,乘客有权自行采取必要的自救行动,例如破窗逃生或使用应急设施等。

此外,《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第四章中第九条明确指出,一旦旅客列车空调故障超过20分钟无法修复,且列车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列车长需立即与司机及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进行沟通,根据车内温度及旅客的舒适度,决定是否开启动车组列车车门或为其他旅客列车(包括时速160公里/小时的动力集中动车组)打开车窗,同时通知司机将此情况上报给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7月5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与中国铁路12306取得联系,客服人员回应称:“以K字母开头的列车属于快速列车。”

记者提问关于那份官方文件的有效性,客服回应道:“关于这一点,我们并无相关信息可供提供。我们主要负责处理旅客的乘车事宜,而该文件属于铁路内部的规章制度范畴。”

列车通风系统__列车上通风装置

关于该起砸窗事件的内部调查与处理,客服人员表示歉意,并说明:“对此深感遗憾,目前我们尚未收到相关通知,故只能将您的反馈予以记录。”

>>>铁路专家解读

天气炎热封闭车厢为何闷热难忍感觉“不通风”?

专家指出,高铁车厢内均配备了备用电源,然而需尽可能减少消耗,确保一旦接触网恢复供电,车内控制系统能够顺利启动。此外,一旦列车发生事故导致断电,车厢内部与外界之间设有通气通道,空气流通得以保障。

专家指出,由于气温偏高,车厢内封闭且人流量大,导致内部气温升高,让人感到极不舒服,仿佛身处一个无法通风的环境。然而,若要打开车门进行通风,又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2018年8月,央视网报道指出,铁路部门已着手研究为高铁配备一套高压储能系统,旨在保障高铁在野外停电时仍能以每小时30至50公里的速度抵达下一站点,然而,这项技术至今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故障排除后的通风需求,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愈发显得急迫。因此,铁路部门亟需加速推进相关措施,迅速攻克这一挑战,以防止再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编辑 李婧

若有相关线索,敬请拨打华商报新闻服务电话: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