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DeepSeek备受瞩目,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正全面加速,覆盖了众多领域,吸引了众多行业人士的极大兴趣。
细究行业动态,近期内,人形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4月份,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于北京亦庄举行,迅速引发了全球媒体及观众的广泛关注。
在整场比赛过程中,争议、焦点和话题层出不穷,最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 Ultra”荣膺冠军,松延动力的“小顽童 N2”荣获亚军,而上海卓益得的“行者二号”则夺得了季军宝座。
Figure 将部署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
同时,7月8日传来最新资讯,Figur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透露,该公司的最新款机器人成本大幅下降,降幅高达90%。这款人形机器人预计在未来四年内将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此外,新工厂的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
他特别指出,Figure 的估值达到了395亿美元,这一数字刷新了行业历史最高纪录,并且与2024年的估值相比增长了15倍。这一显著的增长离不开Figure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布局和大规模实训的实施,还有其量产计划的强力支撑。
此外,位于行业前沿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众多车间的实践训练上。马斯克最初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也就是智能化水平,抱有极高的信心。
马斯克多次公开发布信息,透露了特斯拉(TSLA.US)Optimus机器人的生产计划,即将Optimus Gen3机器人部署至特斯拉的生产线,负责电池分类、设备调试等工作,持续检验这类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潜力。
在资本热潮的推动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产业巨头们的身影无处不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的资本流入异常旺盛,吸引了高达300亿元的巨额资金。在这其中,国内外融资各占一半,吸引了超过60%的融资总额。国外方面,以Figure和Apptronik等企业为主导,其估值更是实现了显著增长。
知情人士透露,微软(MSFT.US)以5亿美元之巨领投Figure的B+轮融资,同时向外界推出了Azure AI基础设施以及多模态大模型(例如Claude 3.5),此举旨在助力Figure-02机器人实现“自然语言指令-动作规划-执行控制”的完整闭环。通过这一技术支持,Figure-02机器人的语义理解准确率已提升至92%,使其能够更高效地执行工业指令。
微美全息积极推进机器人技术应用
资料显示,微美全息(WIMI.US)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先锋企业。该公司凭借强大的模型算法,融合了AI视觉、语音等多元技术,实现了与人类的自然交互对话。特别是其团队在自主学习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模拟训练显著提高了动作的精确度和任务规划的能力,从而加速了人形机器人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感知速度。
目前,微美全息设立了“微意识量子学研究中心”,携手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加速技术落地,集中精力研究机器学习算法、人机交互等核心科技,在工业界率先进行应用尝试,并与汽车生产、半导体等众多行业展开合作,致力于工业质量检测、物料搬运等应用场景的探索,旨在填补传统工业机器人未能触及的空白领域。
结尾
人形机器人受到广泛关注之际,标志着其产业正迈入产业协同的新时代,告别了孤军奋战的阶段。人形机器人将在多数工作中超越人类,让各种工作都成为可选择的项目。无论是人形机器人提供的服务,还是其所属的行业,协同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