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举办了一场2025年第三季度的新闻通报会,会上对上半年上海市的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6月底,上海全市的本外币贷款总额达到了12.85万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据央行上海总部透露,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上海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明显,信贷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融资成本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同时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从不同借款主体分析,住户贷款余额呈现13.7%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8.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有所上升,自去年10月起增速持续上升。此外,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也实现了5.5%的同比增长。进一步观察,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据了全部新增贷款的55.2%,成为信贷增量的主要部分。观察贷款投向,我们发现金融行业结构正不断得到改善,重点支持了科技和普惠等关键领域。截至6月底,信息技术产业、科研服务行业以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同比分别实现了28.9%、19.7%和14.9%的显著增长。
观察融资成本,6月份,上海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了2.74%,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个基点,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相比去年同期更是下降了56个基点。
在存款领域,上半年期间,上海地区的各项存款增长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同时,存款的定期化趋势也有所减弱。
6月末,全市存款总额达到22.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5%。具体来看,居民存款的增长率为10.7%。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长率为4.8%,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无论是住户还是非金融企业,其定期存款及其他类型存款的增长速度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6%,这一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下降了3.6个百分点。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第二季度的非银存款额显著增加。
在接下来的阶段,我们将遵循总行的统一安排,持续执行总量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在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做好工作的同时,特别强化对科技创新和消费提振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将不断推进金融改革,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好地推动上海经济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央行上海总部货币信贷调研部副主任周鹏在发布会上所阐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