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今日,即2024年7月27日,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第46届世界遗产会议上,我国提交的“北京中轴线:展现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环节,并成功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我国第59处世界遗产。
这条贯穿北京古城的“中轴线”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时期逐渐成型,其南端起于永定门,北端止于钟鼓楼,全长大约7.8千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生动地将其比作“静态的乐章”。
那么,在中轴线上漫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而聆听这首“乐章”,又会遭遇何种经历呢?
乐章起始于永定门外,沿着蜿蜒的御道缓缓前行,直至踏入北京古城,随后逐步攀升至乐曲的第一个高潮——那便是著名的天桥。
永定门
进行曲继续向北方进发,旋律逐渐高昂,最终抵达了热闹繁华的前门地区。人们通常称之为“前门”的正阳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南大门。无论是皇帝出巡,还是外国使节前来朝见,都必须经过这座城门。因此,它的规模远超永定门,是北京城中唯一一座城楼和箭楼都保存完好的城门。
正阳门
踏入正阳门之后,眼前映入眼帘的是那红彤彤的宫墙与金黄色的琉璃瓦,整个景象顿时显得气势磅礴。沿着天安门广场,一路前行直至故宫,五座金水桥宛如仪仗队般庄重地恭候着您的到来,引领您步入宫城。紧接着,便是端门、午门,以及以太和殿为核心的“前三殿”,再到乾清宫等构成的“后三殿”,直至故宫北端的玄武门,一座座建筑层层递进,宛如一部高潮迭起的建筑乐章。
故宫
这首气势恢宏的中轴线乐章在景山万春亭处达到了高潮。此刻,您务必记得朝南望去,在这中轴线的至高点,那庄重而壮观的都城景象便会尽收眼帘。
景山万春亭
自景山起始,乐曲旋律缓缓收束,趋于平缓,建筑复归那灰墙青瓦之境,穿越万宁桥,最终抵达鼓楼与钟楼,其声悠扬,连绵不绝,飘散在北城胡同四合院的上方。
钟鼓楼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中”与“和”文化传统的物质体现,自其建立以来,一直深刻地塑造着北京城的发展脉络,充分证明了传统规划思想的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