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东城 张敬华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贯穿北京城区中心,是北京城市空间规划轴线和文化轴线,是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和生命线。
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都学会会长王刚认为,北京中轴线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条古都中轴线,代表着北京历史的辉煌形象北京中轴线既保留了古代中轴线的基本格局,又形成了新的时代特征,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据专家介绍,北京中轴线属于“建筑群”类文化遗产,由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管设施、国家礼仪公共建筑、中路遗迹等组成包括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建国纪念碑)等15处遗产元素。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路遗址、天坛、先农坛、永定门等,串联起众多标志性人文景观,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也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平台。”数字遗产委员会主任何岩说。中国古迹保护协会。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北京中轴线”被推荐为我国2024年申遗项目以来,北京已实施百余项文物保护项目,助力各类文化中轴线上的文物“延寿”,中轴线上的文物保护环境越来越好,通过改造工程,保留了老北京的城市记忆。北京也在积极探索采取文物+文学艺术、旅游、科技等多种形式,努力把古老变成时尚、把厚重变成智能、把冷门变成流行,文物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文物保护水平得到提升。文物修复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驶入“快车道”,社会各界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选中,工作成效奖,《打造‘北京中轴线思政大课堂’引领中小学生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斗新使命》项目荣获特等奖。
“‘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为我们上好‘思政大课’提供了最宝贵的生动教材和鲜活载体。” “讲得深入、讲得透、讲得生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端创新中心主任王毅说。
27日下午3点,钟鼓楼广场沉浸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民间艺人手握梆子,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中轴线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不少市民前来参与快闪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轴线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
“钟鼓楼和周围的平房体现了北京胡同院落的肌理,也体现了老北京的舒缓雄伟之美。这些都是中轴线申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王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铁锋表示,申遗十多年来,古都北京的变化看得见。
东城区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展示传播文化遗产,钟鼓楼沉浸式演绎时光故事,400年历史的颜料会馆古戏台再现光影。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到中轴线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精髓和民族情感。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8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