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在8月20日公布消息,宁夏与湖南之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已经建成,并正式开始输送电力。
宁电入湘项目在2023年5月获批建设,成为国内首个获准运行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发电量为主要任务的特高压电力通道,该工程旨在将西部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与中部用电负荷中心连接起来,工程标称电压为±800千伏,设计输送能力达800万千瓦,起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换流站,沿途经过甘肃、陕西、重庆、湖北等省份,最终到达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整个输电线路总长度为1616公里,项目总投资金额为281亿元人民币。根据估算,这个项目涉及配套的新能源设施、煤电设施以及储能设施,总投资额大约为1000亿元。
宁夏拥有充裕的太阳能与风能,堪称“沙戈荒”新能源建设的核心区域。“宁电入湘”项目配套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为1300万千瓦,具体包含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例超过七成。这是宁夏电力外送通道中继银东直流、灵绍直流之后的第三条特高压线路,电力外送总规模已增至2000万千瓦。
根据新华社消息,由于外送电力新能源比例大且其发电不稳定,实施“宁电入湘”项目时,借助储能等辅助措施,确保新能源电力输送更为平稳,储能设备用于储存过剩的新能源电量,以此克服新能源发电“日间充足、夜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光伏电站配备的分布式调相机,也能对电压和频率进行稳定调控。
对于湖南而言,“宁电入湘”填补了电力供需的硬缺口。
湖南省位于国内中部地带,然而,在全国能源及电力系统布局里,它始终处在末端位置,煤炭资源匮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足,能源供应长期依赖外部输入,对外依赖程度高达八成左右,因而面临电力供应的硬性不足问题。
“宁电入湘”工程建成之后,每年将为湖南省供应电量三百六十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的电量比例超过一半,使得湖南省整体接受外部的电力能力达到一百六十万千瓦。这将显著减轻湖南省的供电负担,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宁电送湘”工程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以及相关的新能源设施,新华社报道
今年夏天持续多日的酷热,导致国内电力使用量不断创下新高。湖南省电力供应稳定,这得益于“宁电入湘”项目的支持。
六月十九日,宁电入湘项目结束双极低端调试工作,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到来之前具备了输送四百万千瓦电力的条件,整个夏季期间持续以超过三百万千瓦的高功率状态运行,平均输送的电量大约相当于湖南全省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总共输送电量超过三十五亿千瓦时,为湖南省电力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7月12日湖南全省用电负荷创下历史峰值,当日该工程输送电量达到7200万千瓦时,这一数值相当于长沙市两天半的居民用电总量。
工程整体投产后,将为湖南电网“度夏大考”提供更大保障。
湖南日报披露,到六月三十日止,湖南电网总装机容量达到8602.4万千瓦,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合计3894.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为1797.8万千瓦。风能、太阳能和水利发电已构成湖南电力供应的主要构成部分。“宁电入湘”项目成功运行后,新增了8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供应,湖南清洁能源的比重出现了显著提升。在能源账方面,“沙戈荒”这类新能源具备价格上的优势,能够帮助湖南省的工商业者减少电费支出,引入绿色电力还能增强企业产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促进宁夏地区的经济增长。
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在相关报道中提及,省内现已建成四条省际及区域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其中,两条直流线路分别为“宁电入湘”项目以及2017年启用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韶线,前者从宁夏中卫地区输送电力至湖南,后者则由甘肃酒泉地区向湖南供应电能。另外,两条交流线路分别是荆潇线与潇江线,它们分别承担着与湖北电网和江西电网的电力交换任务。湖南电网除了借助特高压通道,还经由葛岗线等三条五百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建立连接,同时,具备将南网鲤鱼江、大龙电厂的电力灵活输送至湖南的能力。
四座能源转换枢纽让湖南引入外部电力的容量大幅增加到两千万千瓦,这为湖南的电力使用提供了关键帮助,推动了全省电力供应从严重不足转变为基本稳定的历史性进步。汤吉鸿这样说明。湖南还在继续推进从新疆输送电力到本省的第三条直流线路项目,以及湖南与广东之间互相连接的直流电网工程。湖南未来将能从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四个方位接收外部电力,能够从中国大部分地区调配电力进入省内,电力供应的固有格局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能源报先前刊文称,湖南省的电力负荷峰谷差距已经达到六成,这一数据在全国范围内领先,位列国网之首。湖南省的电力平衡能力存在不足,在汛期,由于用电需求不高,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传统水力发电的整体调控效果不佳,而火力发电进行深度调峰的代价很大,新兴的储能设施在参与电力平衡时的实际作用有限,随着湖南省新能源发电比例持续增加,再加上部分电网区域输电能力有限,这都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建设以及适应新能源发电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