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期间,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九月一日当天,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作为主办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承办方,共同举办了一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活动具体内容是“长城颂”抗战经典歌曲视频的展示,该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林校区举行。师生们一同观看了《长城颂》这首抗战歌曲的影像资料,该作品由童世平上将构思、导演并制作完成,他当时担任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及军纪委书记职务,影片通过歌声带领大家深入感受,并领悟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勇抗敌、无私奉献,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辉煌胜利的壮丽篇章。
倡导开展主题教育
据透露,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一直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领导人关于强化全民国防教育的相关指示,努力培养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围绕“发扬抗战精神 一起建设国防堡垒”这一中心思想,踊跃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关注国防、支持国防、参与国防、守护国防的主题活动,积极传播增强国家实力和军队力量,继承光荣传统,延续红色精神的时代号召。
孙进将军是上海警备区前任副政委,他向学校赠送了相关视频并发表了讲话。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还有上海市“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的领导、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人员,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的领导与教师们,都参与了当天的活动。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长城颂》这部抗战主题歌曲的影像作品,搜集了三十八首革命歌曲,旨在追忆牺牲的战士,强化爱国信念,发扬军事传统,延续不屈斗志,庆祝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取得辉煌成就的八十周年纪念。青少年们观看后情绪激昂,踊跃分享各自的体会。
高一五班的何祈诺同学表示,他观看‘长城颂’后,内心感到十分激动和感动。每一首关于抗战的歌曲,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战争时期的记忆之门。他好像看到许多革命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战斗,他们为了国家的自由和荣誉,把生死都不放在心上。每首歌曲都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让他深深体会到抗战时期精神的强大作用。
高一九班郑大阳同学的外公曾经服役,与军队关系密切,他谈到:“小时候总是听外公讲部队的经历,对军营生活充满憧憬。我即将年满成年,将来也计划投身军旅,报效国家。通过观看视频和歌曲,我认识到,作为高中生,应当不忘历史,珍视和平,刻苦钻研,为建设国家、促成民族复兴尽一份心力。”
高一八班的黄舜禹同学谈到,那些属于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如同历史的回声,引导他穿越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让他亲眼见证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冲锋、民众踊跃支援的感人场面……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是党引领人民支撑起民族的尊严。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将抗战的意志融入骨血,以拼搏诠释新一代青年的责任!
高一六班的赵听雨同学表示,他平日里常欣赏具有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然而关于抗日战争的歌曲接触相对较少,此次播放的抗战经典曲目极具感染力,令他深受触动,内心十分振奋。他认为,我们不仅应当聆听和传唱这些歌曲,更应借助它们铭记历史,不忘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从而为国家的伟大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活力。
听到《松花江上》那充满哀伤的旋律,紧接着又响起《保卫黄河》中响彻云霄的呼号,这两种声音在耳边此起彼伏,瞬间就将我带回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李泊嫣同学来自高一八班说道,这些经典的歌曲绝非陈旧的曲调,实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如今安稳的生活并非唾手可得,唯有不忘来时的路,前方的道路才能更加坚实、更加宽广。
高一七班的孙润轩同学谈到,在听到“长城颂”的乐曲时,他好像看到一道无形的屏障,从歌声中耸立起来,穿越八十年来的风霜与尘土,安稳地安放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种守护家园的决心,跨越了岁月,借助“长城颂”传递给我们。这首传世之作,将我们心中对国家的深厚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指导的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教育理念非常新颖且独特,倡导“一切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适应性教育”模式,促使每个学生能够自主、活泼、富有创造力地学习与成长,在建设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体四翼”的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在整体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国防意识的培养,将国防教育看作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着力确保其实施效果,并且经常开展多种多样深受本校高中学生喜爱的国防教育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