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湾畔城市更新热潮涌动,烟台入围试点,幸福生活可期

admin

芝罘湾畔,城市更新热潮涌动。

十一月四日,住建部披露了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名单,烟台位列其中,成为这二十一个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

芝罘区是烟台的核心城区和传统城区,全面贯彻市委的“1+233”工作部署和“12335”城市中心区建设规划,在城市改造工作中带头探索、迅速行动,以城市改造引领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城市改造三年实施计划,深入推行“五大重点突破行动”,持续扩大城市拓展区域,弥补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整体改善中心城区的视觉呈现和运行效能,正朝着成为现代化国际沿海强区快速前进。

城市更新带来幸福生活

芝罘区文化十一巷的两侧烟台芝罘区栈桥附近,分布着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房式住宅和筒状建筑,许多个人车辆随意停靠着路边,使得原本就狭窄的巷道显得更加拥堵不堪。

高秀英已经81岁了,她一直住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四十多年。她居住的是一栋平房,冬天很冷,夏天很热,而且没有统一的供暖和供气设施。到了冬天,她提前就买了煤炉来取暖。

厢房楼和筒子楼的卫生间不在室内,导致高秀英在冬季深夜如厕时感到困扰,她必须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同时手持手电筒前往走廊解决生理需求……

随着两个月前政府改造规划的正式公布,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

此处即将进行区域改造,街坊邻里无不欣喜若狂,多年夙愿终得偿愿!高秀英难掩兴奋之情表示,期待借此改善居住环境,使其日臻完善。

城市更新,让老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现在,涵盖文化十一巷的璜山北区域已经正式编入芝罘区城市危旧房改造片区更新方案,并且是方案中的关键部分。

璜山北片区,在许多老烟台人嘴里被称为“小璜山”,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破败落后”,属于典型的陈旧居住区域,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居住环境有待提升,居民们热切期盼能够进行改造。这项工作由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城市更新指挥部直接负责执行,眼下,该指挥部正面临挑战,却依然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目前已经结束初步调研和预先评定,相关事务正在依照既定方案加速推进,今年将会实施改造,指挥中心负责人说明。

城市更新,赋予了城市循环发展的新功能。

芝罘区位于烟台市中心地带,积淀着丰富的城市历史底蕴,由于建设时间久远,该区域具备了进行更新的条件。其中,位于核心地段的部分老旧居住区,不仅居住环境欠佳,也对中心城区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2021年,芝罘区从保障民众居住安全、优化环境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等层面考虑,将民众最为关注、最为在意且最为不满的领域,作为城市改造的核心任务和优先方向,通过反复调研和深入研讨,最终选定璜山北片区、捷敏街片区等八个老旧区域,将其纳入2021年城市老旧区域改造计划之中。芝罘区负责人表示,八大片区改造将确立高标准规划,实施高效率推进,显著改善中心城区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

“十四五”计划着重倡导开展城市改造工程。城市改造被赋予空前重视,成为全面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城市建设已从大规模外延式增长时期转向存量优化时期,城市改造将成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模式。首批城市改造试点项目已经选定,并计划于本月启动,意味着城市改造步入实际推进环节。

烟台市芝罘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先行区域,正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八大片区改造进程加快,进入高效推进阶段。

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同步加快推进。

芝罘区在开展城市综合评估时,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这八个方面入手,构建了“50+10”的城市评估指标框架,并制定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判准则以及各个维度的整体评价规范。目前,已经完成了60个具体指标的分析工作,计划在本年度内完成城市综合评估报告的撰写,提出改善居住环境的措施,为城市改造提供指导性参考。

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工作中,已经完成了全区的重点区域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以及幸福新城起步区的规划方案,还有芝罘岛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方案,并且完成了人才住房等规划及专题研究的初步方案,这些已经形成了中期成果;同时也在推进向善街及其周边街区的更新规划,还有璜山北片区的更新规划,并且正在推进烟台啤酒厂等重点点位的更新规划。

为推进城市改造提供充足财力支持。芝罘区主动联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获取足够资金用于本年度城市改造项目。另外,芝罘区着手建立城市改造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工程。现阶段,正在基金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注册事宜,初步拟定首期发行额度为五十亿元。

产业赋能,老城焕发新生机

初冬的午后,暖意浓浓。

烟台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_烟台芝罘区栈桥附近_芝罘区城市更新试点

“双一理想公园”的文艺小院非常热闹,车马川流不息,那里既有复古情调,也有前卫构思,是一个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场所,被称作热门的游览胜地,至今仍深受港城年轻群体的喜爱,频繁出现在他们的社交记录里。

三年前,芝罘区着眼于老建筑,实施活化利用,将原先的“双一鞋厂”废弃空间重新塑造,打造成为烟台市第一个“创意生活社区”,招徕四十多家文化创作类公司入驻,构建了融合饮食服务、艺术教育、婚庆摄像、自主设计等多元经营的区域文化新亮点。

距离“双一理想公园”不到半公里的地方,位于原小报童院落,烟台首个以国潮文化为特色的文创商业中心——潮派·红人广场,目前正开展着井然有序的内部装修工作。

招商任务已过七成,力争十二月启动试运营,潮派·红人广场项目负责人、烟台沃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哲说明,主体建筑外部基本修缮结束,施工人员正集中精力进行内部装修,包括粉刷墙面、铺设管道等工序。

城市改造,核心在于引入新经济,借助新经济为旧城区注入活力。潮派·红人广场项目以便利当地居民为出发点,同时迎合年轻群体对时尚文化的追求,并服务于商务及旅行人群。它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商业要素,并且拓展了“商、养、学”等新型功能,旨在为本地居民和外地商务旅行者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体验中心。

我们注意到这个地区地理位置很好,在维持原有建筑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开展改造升级工作,把文化艺术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加艺术类的布置,以提供互动感受的商业模式为主,建立多种情境的社交场所,造成全天候的生态小循环商业圈。李东哲表示,该项目整合了具有民族风情的展览馆、文化产品专卖店、高档旅店、风味小吃店、健身娱乐场所、艺术学习机构、创业人士共享的工作空间以及全天候营业的超市等设施,构成了烟台市整体环境中一个微缩的日常生活区域。

环山路是芝罘区的商业主干道,也是市、区两级政府着力建设的第二条芝罘区夜间消费带,这个项目是当前中轴线区域正在建设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商业中心,建成后会培育更多文化创意产业,从而更好地促进“环山路”文化旅游链的发展。

老城区展现出新的活力,一个将历史与当代完美结合的地方,充满潮流气息和丰富多样性,洋溢着年轻动感,正逐步呈现。

城市配套激发老城活力

城市更新里,旧改是关键一环,但更广泛的层面,还需借助城市设施间的联动,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

依据《烟台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方案》的部署,芝罘区将依照“一核突破”战略部署,针对历史积淀深厚、建设年代较早、迫切需要改造的老城区,以及幸福新城58.3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涉及老旧居民区、旧式工厂、商业综合体、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空间景观六大方面,旨在促进产业进步和环境改善,打造更加适宜居住、创业和旅游,充满生机的新型城市。

当地针对陈旧住宅区,着重推进老小区修缮和破旧房屋整治工作,同时把零散的简易棚户区、破损房屋也归入城市改造计划之中。

旧式工业园区在满足规划要求时,需对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区域及老港区等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再利用或建设,采取统一整治的方式,调整城市构造,扩大发展区域,增加新用途,导入新行业,培育新商业模式,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文化游览等产业。促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引导产业转型、优化布局,形成高端制造业体系,利用闲置资源,增强区域生机,培育特色工程,使城市功能更具凝聚力、居民消费有便利场所。

更新改造老式商业区过时的建筑和设施,改变用途分配,改进商业种类,开发新的推广方法,充分调动购买力,切实提升服务性消费的提供量。改善老式商业区的公共设施,对于符合标准的旧商业楼加装消防通道、升降设备等装置,容许建筑用途多样化、功能互相补充,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地下区域实施多功能开发。

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脉络会持续改善。要消除未贯通的道路和分支路口,推行路口的精细化设计,从而整体增强路网的通行效率。要把智能化的思路融入城区的改造工程,与新型城市建设紧密配合,全力推动城市运作的实时监控和城市各项事务的集中处理“一个系统全面覆盖”,着手打造烟台市城市各项事务的综合处理平台。

根据常住居民数量来安排公共服务资源的制度,依照公共服务分布均匀、水准高的标准,统一规划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补充设置农贸市场、社区食堂、老年活动场所、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站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提升优质资源供应量,重点建设“15分钟生活圈”。

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潜力,对历史街区与特色文化区域进行保护修复和品质提升改造,大力引进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的特色文化旅游、文创行业;配合“两带提升”工程、环山绿道、滨海步道等项目建设,开展山、海、河、岛自然要素修复工作,凸显山海城市风貌。把环保节能的思想贯穿到城市改造的每一个环节,着力推广模块化建筑和生态化施工,营造安全便捷、生态环保的居住空间。

城市更新,大幕已拉开,芝罘烟台芝罘区栈桥附近,将演绎更多精彩。

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 通讯员 刘家伟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