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下电子猫眼引发邻里矛盾,法院搬入社区化解冲突

admin

科技进步了,带有摄像、摄影功能的安防设备,像电子猫眼、电子门锁等进入了千家百户。随之隐私保护问题成了邻里关系里新的烦恼。自行安装的电子猫眼与邻里隐私保护需求冲突了,该怎么取舍?近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把法庭搬到社区的方式,化解了一起电子猫眼引发的邻里矛盾

安装电子猫眼后邻居慌了

住所位于长宁区某个小区的赵女士,其家处在公共走道的尽头位置,她日常进出必定会经过隔壁老张的家门前方的区域,这是她们家唯一可供通行的道路。在2021年的时候,老张因为快递常常出现丢失的情况,于是就在Door上安装了electronic cat's eye,然而这个设备的镜头,却恰恰把赵女士一家人的日常所有出入口全都纳入到了拍摄范围之内,并且还把公共走道也纳入到了拍摄范围之中 。

家人外出,亲友前来拜访,这当中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拍摄下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听闻相关画面被转发出去了!赵女士内心愈发感到不安,在经过多次沟通,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之后,无奈之下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拆除猫眼。

安装的时候,跟赵女士打过招呼,设备只有在有人靠近,并且角度低于30°的时候,才会进行抓拍,目的就是想要保护好家里的东西,并没有想着侵权,老张委屈着诉苦。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邻里关系渐渐僵了。

法官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为使纠纷解决能更靠近民心,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有一位名叫范龙帅的法官,其作出决定,要把法庭“搬”进社区 。

于庭审现场之中,范龙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详细地阐释法律:“邻里之间的相处应当讲求‘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隐私权更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绝不能够让‘安全’逾越了‘隐私’的界限”,借此引导双方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权利边界,明确“禁止安装能够拍摄他人隐私的设备”。当事人双方的心里均有了底。

庭审结束之后,范龙帅即刻带领双方前往现场展开勘查,蹲点查看猫眼的拍摄范围,以此确认是否覆盖赵女士家门口的部分区域以及必经之路,观察走道的环境状况,发现两家门前所放置的鞋柜占据了公共空间,而这恰恰是邻里之间潜藏在内心当中的另外一处矛盾,范龙帅顺着这个“结”,一步步地将矛盾予以解开。

老张先松了口,表明是自己没考虑周全,要把那猫眼拆掉,赵女士鉴于老张保护家庭安全之心予以对其体谅,愿意达成和解,针对鞋柜问题,两人在法官协调下一致同意基于“不占用公共空间、不妨碍通行”的原则对鞋柜进行规范整理,最终“显性纠纷+隐性矛盾”同步化解,邻里得以握手言和。

综合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