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7日,2019国际桥梁隧道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 9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高级名誉教授孙军在会上表示,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已经到来。 关键节点烟台到大连市,研究团队已完成渠道规划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项目资金初步预计3000亿元。
据了解,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建设一条从蓬莱出发的公路与铁路相结合的直达渤海的快速通道。 ,山东经长岛至大连旅顺。 已成为四通八达的Φ型交通,进而形成了贯穿我国南北的东部铁路、公路运输大动脉。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始于1992年。
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 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最短距离为56海里。 平均水深约25米,最大水深约86米。 庙岛群岛32个岛屿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渤海海峡中南部。 目前连接两个半岛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环渤海铁路运输和燕达水路运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利用渤海海峡。 地理条件优越,建设公铁结合的直达环渤海快速通道,将现有绕山海关的铁路运输由1500多公里缩短为100多公里的跨海通道,燕达水路运输由6至8小时缩短为1小时烟台到大连市,从而形成了从黑龙江至海南十省(区)、一市贯穿我国南北的东部铁路、公路运输大动脉。
根据小编此前了解到的消息,如果采用隧道方案,整条隧道长123公里。 动车组将在隧道内执行运输任务。 列车设计时速250公里,运营时速可达220公里。 届时,需要通过渤海隧道前往东北三省的烟台市民只需将汽车开到蓬莱的火车上,然后就可以用汽车乘坐火车前往大连。 按照设计速度,最多只需40分钟。 如果建成,该隧道将远远超过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构想最早由魏立群、刘新华、戴桂英、宋长虹等人于1992年提出。 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成立了课题组,以魏立群为组长,研究持续至今。 自1992年以来,该项目研究已完成四期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主要由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和原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承担,重点对烟台东航道“烟大”铁路轮渡进行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该成果经过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后,被列入国家“九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于2006年建成投产,产生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阶段,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意见,参与研究的单位扩大到国务院研究室、原国家科委、海军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参谋部国防局、武器部、原铁道部、交通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单位。 重点开展蓬旅(蓬莱-旅顺)航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西航道桥梁、隧道对比论证,以及前期蓬莱-长岛(蓬莱-长岛)航道研究论证。测试项目。
第三阶段,研究团队成员扩大到工程、经济、交通、社会、海洋、地质、地震、气象、环保、军事、文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200余人。 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
第四阶段,除上述单位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中国地质矿产第三研究所山东省、辽宁省、大连市等单位的探索参与了调研。 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何尽快进入国家决策并启动实施。
今年以来,研究项目进入新阶段,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可行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
(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