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丁建生只专注一件事,就成为天下第一。
丁建生1954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辈世代经商,生活十分富裕。
后来,我的祖父突然被贬为“资本家”,我的母亲被划为“地主”。 5岁时,丁建生随母亲下放到农村。 1976年“四人帮”被镇压后,他家族的阶级地位立刻成为历史。
两年后,24岁的丁建生顺利考取了青岛化工学院。
当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一份关于引进合成革的项目文件中作出批示:“要把它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来了大家都指望着它。”穿鞋。” “我希望能够尽快进行谈判。 ”
该项目是烟台合成革厂从日本引进的三套合成革设备,总预算4.6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财政收入的4%。
究竟是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引起了首相的关注?
原引进项目包括配套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年产1万吨。
1982年大学毕业后,丁建生分配到烟台合成革厂。
命运的齿轮就是这样。
丁建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敬业很快重新就业,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班组长。 四年后,他升任MDI分公司车间副主任。
耗资4亿多元进口的MDI生产设备,前三年只能勉强年产4000至5000吨。 第四年,罢工频发,爆炸频发。 第六年,它彻底成为工厂的负担。 。
是日本已经淘汰的落后技术,而且零部件维护不及时,所以运行很不稳定。 “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维护上。” 即使是生产的MDI也因质量差、成本高而无法与日本竞争。 由于商品竞争,工厂濒临破产。
事实上,此后国家又批准引进四套MDI技术,但均因美日技术封锁而搁浅。
“如果我们不想被绞杀,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设备!” 1993年,时任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向总厂领导递交了军令状。 今年,他39岁了。
自己开发MDI? 你疯了? MDI,一项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视为瑰宝,所有技术都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严格封锁。
最大的挑战是所涉及的过程和化学反应。
丁建生首先想到了计算机。 当时,我国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超过每秒1亿次。 此后,在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了MDI工艺流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核心化学反应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并一举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
正是这个软件包,成功复活了濒临报废的万吨级MDI装置!
关键时刻,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伸出援助之手,与丁建生展开联合攻关。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努力突破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分离精制三大核心技术。
1996年3月8日,15000吨MDI装置试生产顺利完成。
万华化学终于完全掌握了整个MDI技术,这也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西方60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英国、日本。
1998年12月20日,烟台万华聚氨酯公司正式成立,丁建生任总经理。
掌舵后,建华投入巨资招募高端人才,为医生提供10万元年薪和150平方米的海景公寓。 当时,他的年收入只有2万元,住在70平方米的单位里。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他还承诺,只要开发出新产品并产生利润,就给予利润的20%-30%作为奖金。
曾有一套设备技改后为公司创造利润1200万元。 按照新的奖励制度,科研团队的奖金总额高达92万元,而当时万华全厂的工资总额只有200万元。
奖? 还是没有奖品? 丁建生当场就做出了决定:“奖励!现金到银行后立即发放!”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丁建生预言,“万华的春天来了。”
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后,股市暴跌。 随后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欧美局势雪上加霜,导致全球MDI过剩。
国际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价格比正常售价每吨便宜700美元,“倾销幅度超过50%”。
当时万华的量产规模还不到5000吨,但短短六个月内就有六家国际巨头涌入10万吨。
“我们一定要用西方人的游戏规则来打败西方人!”
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由于反倾销申请后的相关调查,万华赢得了一些喘息的时间。
期间,万华加大产能扩张力度,完成了宁波16万吨/年MDI项目。 2003年底,做好充分准备的万华主动撤诉,决定与国际巨头正面对抗。 理由是“产量一增加,价格摊薄,就有底气打价格战”。
当巴斯夫、拜耳等竞争对手看到倾销策略无效时,立即改变策略,在中国建厂,迅速提高产能。
这时,丁建生意识到,如果真的爆发价格战,万华仍有可能处于劣势。 面对全球化经营的欧美寡头,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万华不能仅仅畏缩于国内防御,需要主动出击。 。
2004年底,丁建生率先提出国际化战略。
具体来说,“一是先市场,后制造;二是自主培育渠道,不依赖中间商;三是主打自主品牌”。 为了赢得国际战争,丁建生强迫自己不断学习、努力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布局和资本运作方式,在“战火”中成长。 入选的标杆企业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
2007年,正当丁建生决定在欧洲、美国、中东建厂时,美国次贷危机突然袭来。 2008年5月,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匈牙利博苏化学公司陷入危机。 资金链断裂,公司陷入危险。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打入欧洲。”
2009年9月15日,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丁建生一行赶赴法兰克福机场旁的喜来登酒店,但与博苏化工公司大股东见面的时间只有15分钟。
“他们拿着笔摆弄它们。他们对自己谈论的内容不感兴趣。”
“必须把它拿下来!” 丁建心中怒火中烧。
最大的阻力来自博苏化学第二大股东、英国老牌并购基金Permira。 两年前,Permira刚刚以16亿欧元的价格坐稳了博苏化学的董事会席位。 屁股还热的时候怎么可能把地位让给博苏化工呢?
但丁建生和他的团队却不愿意就这样回去。 经过团队一番研究,当晚丁建生给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国内银行的老总打电话……
随后几天烟台合成革厂位置,在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万华收购了博塑化学2/3的夹层债务,并获得了博塑化学重组方案的否决权。
现在轮到博苏化学做头发了。 次日,匈牙利总理特使兼经济部副部长紧急约见我国驻匈牙利商务参赞任。
一个懂得时事的人就是英雄。 丁建生回国的航班刚落地,博塑化工就给他打电话说:“我们有事要商量!”
这场谈判拉锯战持续了九个月后,力量的天平终于开始向万华倾斜。
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博苏化工的大股东无法承受公司破产的风险。 匈牙利政府也认识到,万华作为投资者,可能对匈牙利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会有很大帮助。
最终,2011年1月,万华以近13亿欧元收购博苏化学36%的股权; 一年后,股权比例增至96%,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这也成为当时除吉利收购沃尔沃外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
就这样,来自渤海湾一角的万华成功进入了竞争对手的老家,MDI产能立即跻身全球前三。
这场收购战还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欧洲、中东和非洲最佳重组交易。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中国人一向很温柔,没想到像万华这样的家伙,打法完全是西方的,而且很厉害!”
自此,万华化学再无对手。 其销售收入连续六年增长50%以上,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和欧洲最大的TDI供应商。
万华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烟台,是国内唯一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化工界的“华为”。 在异氰酸酯领域已超越巴斯夫、拜耳等。 这家国际化工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商。
2016年10月28日烟台合成革厂位置,丁建生因年龄原因辞去万华化学董事长职务。
万华化学,从2001年上市时市值不足36亿的小化工厂,如今已成为市值1026亿的巨头。 这一切都与丁建生31年来的不断奉献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