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6年3月8日,天气稍冷。山东烟台一家普通的工厂内,一名小伙子正皱着眉头盯着设备上的温度计。七八摄氏度的温度让小伙子心里有些不安:“今天适合试车吗?”
短暂的忐忑过后,他又问自己:“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难道还不能给我足够的信心吗?不,这条生产线上几十万个零部件我全部亲自摸过,所有损坏的零部件都重新开模、生产、更换过。我和同事们在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的大型计算机上,反复模拟过每一个与这条生产线相匹配的化学反应,控制软件没有问题,这次试车没有理由不成功!”
想到这里,高个子青年瞬间恢复了信心,决定全力运转升级后的生产线,打开开关,整条生产线缓缓运转起来,各种原料有序地送入反应堆,每一步都和他实验时的预演一模一样,提炼分离出来的产品晶莹剔透,毫无瑕疵。
少年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这一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泪水夺眶而出……
这家工厂当时叫烟台合成革厂,这位年轻人就是当时该厂一个分厂的总工程师丁建生。这次试车成功,意味着烟台合成革厂终于全面掌握了整个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技术,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了德、美、日等国家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第五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烟台合成革厂后来更名为万华化学。万华化学2023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全年总营收达1754亿元,归母净利润168.16亿元。
在创业的鼎盛时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同样是1996年,2月11日,山东省高密市胡家庄镇,一名男子顶着凛冽的寒风烟台合成革厂,骑着摩托车往来于各个村落。大年三十这天,谁不在家包饺子、做饭过年呢?原来,骑车的青年男子,就是胡家庄镇一家名叫豪迈的公司的创始人张功云。1995年,他刚从高密市一家国营企业辞职,打算自己创业,发财致富。
没想到,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18万,年底了,公司账户上竟然没有钱给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合伙人发工资,他心里很不爽,对不起合伙人的信任,于是到处讨钱,终于在小年这天凑齐了钱,他兴冲冲地骑着公司里唯一的一辆摩托车挨家挨户还清了每个合伙人拖欠的工资。
约30年后,张功云大概万万没有想到,他当年“求神”借来的几万元用来支付全厂工人拖欠的工资,如今可能还不及他付给公司一名普通“豪迈工匠”的月工资。
1996年,丁建生、张功云两人或许从未想到,万华化学和豪迈科技在随后的20年里,从山东迅速扩张到全国,再到全球。万华化学已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巴斯夫、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一较高下。豪迈科技则依靠诚信经营和自主创新,在轮胎模具、汽车阀门、风电设备、船舶设备等多个行业成为世界冠军。
这两家企业体现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企业家奋力拼搏、不断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
其实,山东今年的GDP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已经不再是成绩逐渐提高的状元,而是被挤下状元宝的状元。因为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到1985年烟台合成革厂,山东GDP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之后,广东、江苏奋起直追,强势崛起,相继超过山东,山东已经跌落到全国经济第三位。
尽管如此,当时山东与广东、江苏的差距并不大,多数山东人也以为只是暂时的落后,因为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品牌加班加点生产各类家电,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关注山东经济的多数人也认为,再过一段时间,山东或许能重回榜首。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等,竟然是等了很久。
山东队一开始拿到的牌还不错。
1980年8月26日,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和福建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利用两省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华侨众多的文化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人力优势,引进外商到四地办厂,发展民族工业。
经济特区的建立犹如打开了一扇窄门,大批外商立刻涌入中国,来自香港、台湾的制造业迅速在广东、福建等地集聚。深圳这个小渔村的命运齿轮悄然转动,来自海外的先进人才、技术、管理迅速占领了弹丸之地,并向东莞、佛山等城市扩展,广东经济开始腾飞。珠三角地区也作为一个经济概念进入高层领导和经济学界的视野。
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遵循马太效应,深圳的快速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广东也很快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三
珠三角的快速发展引起全国很多地方的心理极大失衡。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地区,长三角在改革开放后陷入停滞,改革的春风似乎忘记了这片热土。当时,上海很多国企完全没有订单,工人们只能在工作时间打扑克、织毛衣打发时间。千里之外的山东,青岛电冰箱厂的工人们不愿从厂区走到厕所,直接在车间大小便。到了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年收入348万元,净亏损147万元,破产似乎在即。
当时中国迫切需要更大规模地扩大开放。
也是在1984年,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同年3月26日,中央召开沿海城市座谈会,明确从北到南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位列其中。这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央直接放权给这些城市振兴经济的一次创新和尝试。
不久,同年10月,中德两国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主持了上海汽车厂和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合同签字仪式。随后12月,德国总理科尔夫妇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和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的陪同下,共同出席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工仪式。
随着铁锹的挥动,上海终于在与其他沿海主要开放城市的竞争中赢得了最重要的订单,上海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1984年,在这次重要会议上,青岛和烟台被确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当时中央对青岛的政策是,允许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青岛电视机总厂引进日本松下电视机生产线。前文提到的烟台合成革厂,被允许从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引进一条二手生产线,开始生产MDI。这些工厂引进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正是当时中国人急需的,这也是当时一些城市眼红青岛的原因。
受益于中央的政策扶持,改革开放后山东第一代企业家开始了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1985年,张瑞敏挥起大锤砸碎了一台有缺陷的冰箱,为海尔冰箱打造出一块金字招牌。1998年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上任时也毫不含糊,在全厂千人大会上带头砸碎了300台有缺陷的柴油机,以表明严控产品质量的决心。
整个90年代,山东工业借助第二次消费升级实现腾飞,冰箱、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大宗消费品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海尔、潍柴、海信、澳柯玛等品牌迅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青岛凭借“五朵金花”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不仅仅是家电制造。整个90年代,山东经济实力雄厚,综合实力很强,家电、化工、钢铁、纺织,要么是全国第一,要么是全国第二。据说,当时每年到青岛参观海尔、海信等企业的南下城市考察团,都需要提前预约。在当时的南下考察团眼中,很少有人会把山东看作是一个贫穷落后、保守的地方。相反,来访者最普遍的反馈是,山东经济充满活力,企业管理理念先进,需要认真学习。看来,崇拜强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性。
只要抓住时代潮流,一切都能腾飞。
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没有犯过经济发展方向的错误,而是对未来走势判断错误,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和引进不足。当山东对自己的经济发展沾沾自喜时,风向和力度已悄然转变。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也在加速推进,而山东经济并没有适应变化,相反,由于思想保守、机制僵化、路径依赖,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兴产业,就这样被硬生生的控制在“千年老三”的位置上,一直延续到今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