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著之四大名著:集封建王朝 2000 年历史的集大成之作

admin

什么是经典?人人皆知,但没人愿意读;一旦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收视率比任何作品都高;很多人大致了解内容,但很少有人细细品味;故事乍一看很有趣,但读完后会思考。这些大概就是经典在人们心目中的特点。

名著没看怎么办_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

近些年,国内的经典越来越多,金庸、古龙的武侠作品都堪称经典,虽然被翻拍多次,但没有一部能达到西游记3000多次的记录,所以四大名著才是真正配得上经典的。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的国粹,是两千年封建王朝历史的结晶,但入围的书籍竟然有七本,为何这三本却与经典无缘呢?

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名著没看怎么办_

1. 学者

中学课本上有一篇《儒林外史》的经典摘录,叫《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中举后短暂疯癫的尴尬状态,以及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从冷眼旁观到热情欢迎的变化,讽刺意味跃然纸上。

科举制度在古代本意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反而成为一些人牟取利益的手段。

在这种体制下,原本被国家选拔出来的人才,都变成了只想谋求官职的人,那些在贫困中苦读多年的学子,几乎一上任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挣钱。

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名著没看怎么办_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国家不仅没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反而成为了治理国家的牢笼。按照书中的描述,故事背景显得太过黑暗,士人败家、腐败几乎贯穿了整本书。

作者的故事充斥着大量的腐败,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说,这是一部讽刺小说,真正的杰作。当古代社会的表面被撕开时,繁荣社会的阴暗面就赤裸裸地显露出来。

此类书籍虽然能发人深省,但却过于阴暗,不利于正统精神文化的传播。

书籍在传播过程中是不分年龄、年龄段的,书籍如果被青春期的孩子读到,很有可能他们的精神世界会被彻底重建。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此外,书中的故事虽然讲述的是古代官场,但读者很容易将其与现代官场联系起来,长期阅读后,人们很容易对当代官场产生失望。当人们不再关注书中的整体方向,而只关注其中的文化糟粕时,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说说故事本身,《儒林外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精神世界的反思,但并没有主线剧情,也没有核心人物,整部《儒林外史》更像是一个单元讲故事会。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纯属现实主义,字字句句都令人深思,但如果分析故事情节的安排,似乎作者是在表达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像是作者个人的情绪宣泄。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一般而言,一本书的好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是相辅相成的,唯有瑕疵才能让主线剧情更加完整,而《儒林外史》只写现实和阴暗,这是其在文学创作上最大的缺憾。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之所以没能进入四大名著,并不是因为故事写得不好,而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描写内容违背了四大名著的要求。

2.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一样,都是短篇小说集,由于书本身的限制,无法像四大名著那样对人物进行全面挖掘,他虽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却无法摆脱短篇小说本身的局限性。

长篇小说有其核心思想,有其主线,有的虽然是多个故事的集合,但都是以一个故事为背景,构建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在世界观的框架内,读者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进行反思,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这也使得故事本身具有可读性。

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和小说片段都是独立的章节,前后故事之间没有联系,前一个故事的情感脉络没有延续到下一个故事,观众无法对故事本身产生依赖。这也导致读者对《聊斋志异》整本书并不感兴趣,只关注其中的一些章节。

短篇小说要吸引读者,要么题材新颖,要么贴近生活,起到宣泄情感的作用,《聊斋志异》在题材上做得很好,而鬼神鬼怪题材的作品,也一直是文坛的常青树。

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名著没看怎么办_

但蒲松龄在后者身上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毕竟最短的小说也不过几行字,又怎么能指望它能更贴近读者呢?

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名著没看怎么办

但这也是这本书本身的一个局限性。其实与其说《聊斋志异》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鬼怪类小说的词典。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神怪小说,在《聊斋志异》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模板。

《聊斋志异》的成熟过程,几乎全部由蒲松龄亲自收集整理,其中不乏作者本人创作的情节。将上千篇故事杂糅在一本书中,难免有大杂烩之感,因此《聊斋志异》更像是一部现代故事集。

名著没看怎么办_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

最后,不得不说中心思想的缺失。《聊斋志异》中很多短篇小说都充满了批判,但嘲讽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虽然比《儒林外史》体现了更多的真善美,但不如后者升华。

这使得《聊斋志异》在人们心中始终摆脱不了恐怖小说的印象,与四大名著相比也显得小巫见大巫。

《红楼梦》写爱情的坎坷和人性的复杂,《三国演义》写个人的努力和时代的馈赠,《西游记》写正义、勇气和坚持,《水浒传》写正义的反抗,《儒林外史》写社会的黑暗,《聊斋志异》写什么呢?

由于缺乏宏大的中心思想,《聊斋志异》注定只能在小说类型中徘徊。

名著没看怎么办_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

3.金瓶梅

事实上,社会各界对《金瓶梅》的评价历来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人认为《金瓶梅》堪称国宝级珍品,是当代文化典籍中难得的国粹。书中对北宋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及相应的服饰文化有着详尽的描述,是当代社会研究古代不可多得的资料来源。

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名著没看怎么办

但另一部分人却认为,《金瓶梅》是古文化典籍的糟粕,书中对床侍的描写极为细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在迎合男性读者,对妇女儿童是一种莫大的迫害。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这件事情要从《金瓶梅》的故事本身说起。故事主线源自《水浒传》,是潘金莲和西门庆故事的延伸。在这本书中,潘金莲最终被西门庆娶回家,然后故事主线就围绕着潘金莲、西门庆以及另外两个老婆之间的斗争展开。

不管是迎合当时的市场,还是故事本身的局限性,作者对床上的事情描述得非常直白。的确,性和暴力是人们内心最核心的精神诉求,也是书籍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在这两方面,《金瓶梅》都做得很好。

但成功与失败都是一样的。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金瓶梅》的精神内核虽然很丰富,但由于故事内容的限制,最终无缘四大民主,被《红楼梦》取代。其实《红楼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古代纪实片。

《金瓶梅》虽然涉及了古代服饰、文化、饮食、装饰等内容,但《红楼梦》在诗词歌赋、饮食礼仪、服饰宝物等方面却都超越了原著,堪称精品。

从人物刻画上看,《红楼梦》的主角比《金瓶梅》多,配角的刻画也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短短几句,便是书生、小姐、侍女,文学性非常高雅。

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_名著没看怎么办

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_名著没看怎么办

四大名著是外国了解中国人最重要的名片,如何让客户一眼就了解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这对国家的形象是有影响的。《金瓶梅》或许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但它绝不是一张非常适合沟通的名片。

从故事内容上看,《红楼梦》虽然讲述的是男女爱情故事,但却比《金瓶梅》更为宏大。

从故事内容上看,任何大型活动、官员会晤、家庭交流都是真实的,源自曹雪芹真实的童年经历,也在不经意间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将整个故事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_

当底层的情爱与社会制度融合在一起,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上纲上线,又要下线下线。因为要表现和刻画的内容太多,《红楼梦》的故事本身就无法发散,因此《红楼梦》本身的一些问题情节,也不会被贴上太多其他的标签。

因此,无论从人物刻画的难度,还是从内容的丰富程度、真实感,还是从文化内核的包容性来看,《红楼梦》都远远领先于《金瓶梅》。总之,后者之所以没有被列入四大名著,虽然受到题材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被《红楼梦》超越了。

_名著没看怎么办_名著不应该出续集

结论

从七大经典到四大经典,有三本经典无法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受限于题材,但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有时间的局限性,或许在当时的时代都是优秀的,但与人们现在的需求和定义不同。

以上三本书虽然无法融入大众文化,但却成为文化周边的点缀,如同宴席,主菜总需要配菜的衬托,才会显得美味。最后,对于四大经典的评选,你认为还有哪些书值得在衡量标准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