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市值蒸发超千亿,光伏少帅李仙德如何应对行业寒冬?

admin

新中东政策__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

李先德这位“光伏发电少壮派”要和自己创办的晶科能源打一场新的“硬仗”。截至6月28日,晶科能源已连续9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14.46%。

过去的一年,李先德带领公司重新夺回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冠军,他本人也成为江西首富。

然而光伏行业却面临极其艰难的一年,行业供需失衡、价格全线大幅下跌。进入2024年之后,晶科能源一季度业绩遭遇“滑坡”,净利润仅11.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09%。

二级市场投资者也“用脚投票”。上市之初,晶科能源市值突破千亿元,2022年11月曾达到1874亿元的高位。但截至今年6月28日,晶科能源收盘报7.10元/股,总市值为710.37亿元。近两年,公司股价已跌去近一半,市值较巅峰期已蒸发逾1100亿元。

用了一年多时间才重回王座的晶科能源,需要开始准备新的出路。“光储一体化”和“全球化”是两张关键牌。在中东能源转型的带动下,这家一半以上营收来自海外的光伏巨头,也将出海的下一个目标定在这片“石油资源丰富”的土地上。

1.“怕什么?只管战斗。”

“产能去化的速度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快。”李先德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

进入2024年才三个月,被称为“光伏四小龙”的组件领域一线厂商就集体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尤其对于刚刚成为组件出货量“老大哥”、年营收突破千亿的晶科能源来说,这可不是一个顺利的开局。

早在2023年6月,李先德在题为《营造打硬仗氛围》的讲话中豪言壮语:“该干点大事了。”而不到一年时间,攻守形势就发生逆转。

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在当时的首批光伏“创业者”中,出生于1975年的李先德是最年轻的一位,因此也被业内誉为“光伏少帅”。然而,在这位“少帅”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却是一头追击凶猛、攻击猛烈的“狼”。

晶科能源原本是李先德为其兄长李先寿的光伏公司创办的配套企业,最初从事硅料业务。但后来李先德眼光独到,公司向下游发展,打造硅片、电池、组件等垂直一体化产能,并于2010年赴美敲钟。在光伏“超级龙头”隆基绿色能源崛起之前,晶科能源2016年至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一。

新中东政策__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

但远在美股,让晶科错过了2020年国内的光伏投资热潮。当2022年公司主业登陆科创板时,李先德决心夺回昔日的“宝座”,去年5月,他还写了一篇“小散文”,题目是《怕什么?就拼》。

晶科能源去年底“王者归来”,夺走了隆基绿色能源连续三年的组件年出货量全球冠军,市场份额约15%;公司也在2023年实现营收超千亿元。在今年5月发布的《2023新财富500富豪榜》中,李先德家族也以353亿元的财富超越赣锋锂业李良斌,荣登“江西首富”榜首。

_新中东政策_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

晶科能源的制胜战略“武器”是光伏电池中的N型TOPCon电池技术。当此前主流的P型光伏电池量产效率已接近极限时,光伏领军者们开启了一场竞争:谁押注下一代技术路线,谁就能在技术迭代期“占得先机”,收获最大红利。

晶科能源几乎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押注N型TOPCon电池的公司,早在2019年,该公司就建设了TOPCon电池的量产线;并在2021年11月推出了相关系列组件,标志着TOPCon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开始。

2021-2022年,为实现N型高效电池及组件量产,李先德投入巨资研发,累计投入超过70亿元。2022年晶科能源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预测2023年N型光伏组件出货量将成为主流。

事实证明,这个预期是准确的,到2023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将分别达到85GW、90GW、110GW,其中N型TOPCon电池产能将超过70GW,组件出货量达到78.52GW,其中N型组件出货量48.41GW,为晶科能源重夺冠军宝座立下汗马功劳。

李先德精神抖擞,他在晶科能源2024年年会上表示,晶科能源回归A股时就立志“三年重回全球第一”,而实现这一目标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让我们站在行业顶端,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

但顶层设计之下,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李先德在“保卫战”中面临的市场形势变得更加凶险。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晶科能源也面临外界对TOPCon的质疑,坚持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对手也提出,未来BC电池技术会成为绝对主流,TOPCon只是一种“过渡技术”。

前不久,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也表示,目前大规模投入TOPCon的公司基本都处于负毛利状态,这条技术路线无法“建立壁垒”。

晶科能源显然不这么认为。在今年上海SNEC(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及展览会)期间,晶科能源副总裁钱菁就曾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资本环境下,“其他技术已经失去了与TOPCon竞争的最好机会”。她认为,TOPCon技术至少还能继续竞争三到五年。对于晶科来说,预计到2024年底,N型产能将突破100GW,工程经验积累越多,提升速度也会越快。

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__新中东政策

晶科能源也在思考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钱晶表示,光伏与储能一体化是晶科能源的大方向,储能已经成为晶科能源的第二增长曲线。

与此同时,当前光伏行业也遭遇了“史上最强内循环”,供需错配严重。“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整个产业链承压。”在不久前结束的“光伏春晚”上海SNEC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简单说,“光伏行业这一轮动荡,整体产能扩张了3倍左右,但利润率却下降了70%左右。”

在这场风波中,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毫发无损,晶科能源的业绩也迅速“降温”。

2、“抽血式”融资,总负债900亿

整个产业链价格的下滑也影响了晶科能源的盈利能力。

刚刚结束的2024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实现营收230.84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下降29.09%;扣非净利润更是大跌84.34%,仅为1.91亿元。

事实上,晶科能源的业绩下滑趋势在去年四季度便已初现端倪:本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5.85亿元,同比增长12.31%,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0.86亿元,同比下降13.97%,环比大幅下降56.75%。

李先德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季度是比较低迷的市场,再加上价格下跌,市场出现恐慌也是正常的。不过,他对2024年的光伏市场需求还是很有信心的。

业绩发布会上,晶科能源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表示今年下半年随着山西大基地一、二期逐步达产,欧美出货量占比较大,加上产能去化加速,盈利能力或将改善。

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_新中东政策_

▲(晶科能源在2024上海SNEC展会上展示的N型670W光伏板)

然而,大船却遭遇逆风,4月26日,山西晶科一期电池切片车间屋顶发生火灾,对厂房、设备、库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_新中东政策_

发生火灾的厂房属于晶科能源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的一部分,事故发生前不到一个月,第一条生产线刚刚全面点火运行。晶科能源随后发布公告称,初步预计此次事故将对2024年全年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山西基地一期工程的生产及后续爬坡进度也将因此次事故受到一定影响。

山西基地是晶科能源的超级“巨无霸”项目,一年前,晶科能源宣布将投资560亿元在山西建设垂直一体化基地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56GW。

这是什么概念?2021年,在回归A股之前,晶科能源全年营收只有405.7亿元。2023年,晶科能源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52GW,建成后,仅山西基地的产能就能全部覆盖。因此,业界普遍表示,此举无异于“再造一个晶科”。

按照规划,山西基地一期、二期合计产能28GW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前投产,三期、四期计划于2025年全部建成。然而,一场意外的火灾,或许会改变晶科的预期。

在5月份的投资者调研中,晶科能源也回应称,山西基地火灾事故的保险赔付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同时,公司正积极推动山西一期组件项目开工,二期项目目前也按照原计划顺利推进。“结合其他基地升级改造,此次事故对产能和出货量的影响是可控的。”

此次在山西建设大型基地,也是李先德去年大刀阔斧产能布局的投射。

由于公司在美股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回归A股后李先德要打一场硬仗,那就是积极扩充金融“弹药”,补充研发、扩产的需要。晶科能源上市两年间,仅直接融资就高达224亿元。

2022年1月晶科能源上市时计划募资60亿元,但实际募资额达到100亿元,超出目标40亿元。上市半年零一天后,同年7月,晶科能源宣布决定发行可转债募资100亿元。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两次融资间隔需6个月以上。晶科能源融资“踩线”,可见其资金需求之急。此外,晶科能源还通过发债再募资24亿元。

上述100亿元可转债于2023年年中发行后,晶科能源随即宣布在山西建设大基地,去年8月,晶科能源再次募资97亿元投入此项目。

如此大规模融资为扩张“输血”,也引发了不少中小股东的质疑。“不到两年时间,IPO、可转债、定向增发,把市场‘提款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难道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在投资平台上,一位投资者忧心忡忡地发帖称。去年8月15日,定向增发公告发布后,晶科能源股价甚至一度涨停,跌幅达11.99%。

随着去年N型光伏组件放量,以及公司TOPCon电池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晶科能源在2023年交出营收首次破千亿的优异成绩单。晶科能源的扩张步伐也开始逐渐放缓。李先德年初宣布,公司停止了其他投资计划,只保留了山西、越南等基地的建设。但6月4日,在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晶科能源总投资52亿元的14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正式开工。

尽管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晶科能源却无法松懈,但令股东们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频繁融资的背后,晶科能源负债率高企,资金压力也很大。

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__新中东政策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晶科能源总负债达954.75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达190亿元,应付账款及长期应付款合计逾600亿元,同期,晶科能源资产减值损失达1.5亿元,同比增长212.7%。

截至2023年底,晶科能源账面固定资产370亿元,较上年增长21.7%,账面现金278亿元。但相比之下,昔日的组件出货量冠军隆基绿能账面现金超过500亿元,占其流动资产的近60%。

自上市以来,晶科能源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70%以上,2021年一度突破81%,虽然近年来这一数据有所下降,但2023年仍高达73.99%。

近期,晶科能源发行的可转债“金能转债”连续数个交易日下跌,已跌破百元票面价值,最低跌至94.77元。

3.“我们走吧!去中东”

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面向全球,这意味着产能在中国,但海外市场极其重要。当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激烈内部竞争时,积极走出海外,成为打破僵局的好办法。

“全球化”也是晶科能源核心竞争力之一,2023年晶科能源营收结构为443.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37%,海外营收占比超过60%。

新中东政策__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

▲(晶科能源江西上饶工厂2023年)

国内光伏产品主要通过东南亚市场出口到美国,因此6月初传出隆基、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东南亚部分工厂减产或停产的传闻,令业界震惊。

不过,“走出去”趋势仍在,但光伏企业已将目光投向中东,开拓新的“热点”。

今年6月的上海光伏SNEC大会上,晶科能源宣布与沙特国际电力水务公司签署《太阳能光伏组件框架协议》,此前晶科能源与沙特国际电力水务公司已合作超过10GW的组件项目。

热血街区奔赴战场bgm_新中东政策_

前不久,李先德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我们走!去中东》节目时表示,中东是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的市场,沙特是传统化石能源大国,还推出了“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能源来自新能源,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晶科能源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今年5月,晶科能源上海总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沙特NEOM-Oxagon公司CEO。

“寻找石油财富的替代品”是近年来“中东大亨们”最想问的问题。投资5000亿美元的NEOM项目是沙特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多元化而打造的“未来城市”,Oxagon是其中最大的浮动工业综合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浮动工业综合体。在投资互动平台上,晶科能源回应称,此次会面中,双方就共同探索NEOM未来城市项目的合作机会进行了深入探讨。据了解,双方此次的洽谈重点将聚焦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携手打造100%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智慧城市。

事实上,2023年,沙特已成为中国光伏组件第六大出口国,出口额超13亿美元,同比增长364%。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共向中东出口组件约10.3GW,同比增长188%;仅4月就出口了2.3GW组件,同比增长142%。

不仅仅是晶科能源、晶科科技,一波又一波的中国企业正“组队”开发这片热土。

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尚德电力、TCL中环等行业龙头近年来均在中东地区签下大单。此外,天合光能计划在阿联酋建设5万吨硅料、30GW晶硅片、5GW电池组件一体化大型基地项目;TCL中环计划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光伏工厂。

6月13日,骏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金额约7亿美元。协鑫科技今年计划在中东建设12万吨硅料项目,并于6月初宣布其首个海外硅料工厂有望落户阿联酋。

“走进中东”或许是光伏企业摆脱当前困境的出路,也是迈向未来的下一站。

晶科能源能否再次抢占先机?“晶科能源在中东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5%。”李先德说,“我们2011年就进入了中东市场,从产品上看,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我们几乎覆盖了一半的中东国家。”

但摆在晶科能源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重新提振市场信心。李先德常说,“不要高估一两年的动荡,也不要低估未来十年的趋势。”

喜欢写作的李先德还将今年给公司的新年寄语命名为“相信”:“我们已经触及到它(光伏行业周期)的难度了,所以不要被它的长度所迷惑。”

作者 |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