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颈椎60岁!近日,有网友晒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一幕后场景,被广泛转发:年轻人坐成一排,脖子上挂着灯,突然亮起神奇的红灯……
这几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九楼康复科牵引室内的六个“挂颈”岗位人气更旺,从早上八点一直排到下午五点。记者发现,“挂颈”技术在这里已经流行了三十多年。过去,进出康复科的人多为老年人,而如今“天选者”的数量明显增多。
在办公室上班的李先生一直有颈椎病,天热就一直吹空调,颈椎病又复发了。听说挂颈能缓解疼痛,他一大早就赶到了六院康复科。医生评估后给他开了挂颈、微波、干扰电三种牵引疗法。
“第一次做,有点紧张。”牵引带夹住我的下巴,慢慢往两边抬起,整个脸被宽大的牵引带裹住,下巴上垫了白布,脸被两边牵引带的压力压得有些变形……李先生说:“还挺舒服的,不难受。”
由于牵引带的作用,做颈椎牵引的患者头部无法低下,目视前方,面无表情。
“一般一个疗程有7个疗程,牵引前我们会提醒患者不要看手机,完全放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技术部主任、副首席技师姜岚坦言。但记者发现,仍有一些人“执着地”把手机举在眼前,持续平视手机。
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是年轻人。“以前都是老人,现在大多是年轻人!”姜岚在六院康复科工作近30年,从进六院当医生开始就一直使用“挂颈”颈椎牵引,这是经典的康复方法之一。它一夜之间爆红网络,姜岚有些意外。“久坐、少运动、长期低头、躺在床上看手机、工作节奏太快,都是导致颈椎问题的‘元凶’。”
颈椎病的发病年龄确实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与职业习惯、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颈椎牵引只是治疗颈椎病的辅助手段,主要通过对颈椎的拉伸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缓解颈部疼痛不适等。
经过20分钟的牵引后,患者通常会躺在另一侧的治疗床上接受微波和干扰电治疗。“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1.5个小时。”姜岚指出,六院康复科每天有600到700人接受颈椎治疗,每个人大概要接受三到四次治疗。
“医生,我的脖子动不了,连头都不能低下”,“最近一个星期我的脖子很不舒服,不但肩膀疼,手也有些发麻。”高温持续烘烤,大家又长时间使用空调,颈椎病进入高发季。康复治疗室的21位康复医生也是不分昼夜地工作,中午也不休息,下午门诊一推再推,到下午5点半才开。
姜岚透露,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经过一次物理治疗,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要达到长期的效果,需要进行多次疗程,必须先评估患者是否属于合适的类型,才可以推荐牵引治疗。
此外,三大牵引疗法并非适合所有人,颈椎牵引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评估及指导下进行,椎管狭窄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这只是康复科的冰山一角,理疗室里的康复更是繁花似锦,隐藏着更多高科技的康复神器:田径明星苏炳添日常辅助训练所用的设备,可对肌肉群薄弱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非手术减压腰椎牵引机模拟太空舱,可精准对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针对性牵引治疗;“止痛神器”冲击波,可治疗网球肘、鼠标手、肩周炎、足底筋膜炎……(周道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