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张之臻/王欣瑜创造历史,中国网球惊喜不断

admin

运动员在高度市场化的比赛中经过了锻炼,对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应急情况十分熟悉,而不是靠孤注一掷的赌博,这大大降低了重压之下出现心理失衡、技术失误的可能性。

北京时间8月1日晚,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半决赛,张志珍/王欣瑜战胜荷兰选手闯入决赛。网球混双项目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这是中国首次参赛,两人也创造了历史。此前,女子单打网球半决赛,郑琴文战胜世界第一波兰名将斯瓦泰克,首次参加奥运会就闯入决赛,打破了李娜在北京奥运会打进四强的纪录。

奥运热评丨临时换将闯入网球混双决赛,创造历史并非偶然运气_奥运热评丨临时换将闯入网球混双决赛,创造历史并非偶然运气_

相比于长期备受关注的传统运动,网球则颇为让人意外,本届奥运会中国共派出7名选手参赛,已斩获两枚奖牌,可谓相当“高效”。

有趣的是,与那些备受瞩目、紧张刺激的赛事不同,中国网球的故事呈现出一种轻松的感觉,沉重的叙事突然开始褪去。

比如张志珍和王新宇这对混双组合,其实就是临时安排的结果。7月30日,因为下雨天气,赛程被压缩,张志珍的原搭档郑琴文在女单苦战之后,还要备战混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王新宇在比赛前几个小时被临时换下。从未在任何正式混双比赛中合作过的两人,一起闯进了决赛。这就像漫画一样戏剧性的情节,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充满敬佩。

中国网球以一种看似“随机”和“拼凑”的方式书写历史,并非偶然或侥幸。这是中国网球长期坚持的结果。运动员在高度市场化的赛事中磨练,对赛事中的意外和突发情况非常熟悉,而不是依靠孤注一掷的赌博。这大大降低了重压之下出现心理失衡和技术失误的可能性,我相信这也是放松的源泉之一。

在众多奥运赛事中,网球运动员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有足够多的顶级国际比赛来证明自己,磨练自己的技术和决心。网球有四大满贯:温网、法网、美网、澳网。这些组织良好的比赛为热爱网球的运动员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和极好的激励——这当然包括经济激励。比如,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3年体育界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榜单,前十名除了谷爱凌外,全部都是网球运动员。

中国运动员在专业比赛中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过去李娜、郑洁、闫子怡领衔,如今郑琴文、张志珍等也朝气蓬勃,这是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整体生态,他们通过高强度的商业竞争不断成长。

与此同时,中国网球职业化也在快速发展,比如中国现有的职业网球赛事就有亚太地区唯一、属于ATP1000的上海大师赛,ATP500的中国公开赛,ATP250的珠海站和成都站。根据ITF(国际网联)发布的《2021全球网球报告》,中国网球运动人数高达1992万,位居世界第二。

如今中国网球整体已经与世界顶级商业赛事接轨,运动的普及基础迅速扩大,热爱网球运动的人们也有机会走上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这些都是非常积极、自然的体育叙事,契合了人们对体育的理解——现代职业体育就应该具备这些元素。

当然,客观地说,中国网球与世界顶级网球强国相比还有差距,但人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网球已经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前景一片光明,相信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