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8月4日电 题: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眼中的“青海蓝”
作者:潘玉杰 马明艳
“天空蓝”、“湖蓝”、“光伏蓝”……
短短三天的访问结束了,在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成员的心中,“青海”已然变成了炎炎夏日里一片清凉的蓝色。
8月2日至4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访问青海省,代表团先后访问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感受青海省多元民族和谐相处的悠久历史、“世界第三极”和“三江源”洁净美丽的生态,并参观光伏产业园区、光伏材料生产企业,了解当地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
图为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乘船欣赏青海湖风光并合影。马明艳 摄
在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有“高原蓝宝石”之称的青海湖,代表团乘船领略了湖水的浩瀚,看到水鸟在湖面环飞,听到了湖中湟鱼每年艰难迁徙产卵的情景,了解了青海湖独特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
“青海湖吸引了众多游客,湖水保持得十分干净,看不到任何垃圾。”代表团成员、“爱国者”议会党团成员汉杰扎·卡里姆·莱姆扎罗维奇说:“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伊塞克湖,湖水清澈,鱼群众多,四周环绕着高山。伊塞克湖省也与青海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两地非常相似。”
在海南州共和县塔拉坦光伏产业园,考察团登上瞭望塔,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光伏海洋”,了解“光伏+治沙”“光伏+生态畜牧”模式;在参观光伏材料生产企业时,考察团频频提问,光伏组件发电及回收利用、车间规模及产量、项目投资意向等都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
图为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参观西宁一家光伏材料生产企业。马明艳 摄
“目前,我国正面临电力短缺的困境,我们有强烈的发展清洁能源的愿望,正在推进塔纳伦河坎巴拉金一号水电站建设。”代表团成员、“吉尔吉斯斯坦之乡”方代表苏莱曼诺夫·昆都兹别克·科萨利耶维奇说:“青海光伏产业的规模让我感到惊讶,它的理念和模式也让我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邀请中国企业前来调研、考察、洽谈,寻找合作机会。”
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故里民俗文化园,代表团参观了融合了多种民族风格的撒拉族传统民居和传统建筑。
图为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成员参观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产业园。马明艳 摄
汉杰扎·卡里姆·莱姆扎罗维奇说:“撒拉语和我们的语言有些相似,他们说话慢的话,我们就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我有点惊讶,一下子有了一种熟悉感。”
在汉杰扎·卡里姆·莱姆扎罗维奇眼中,中国是“一个你离开后很快就会想念的地方”。“我去过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很多地区。那里的人都吃牛羊肉,但做法和口味都不一样,比如烤肉、手撕肉、牦牛酸奶、牛肉面等。”他说,“就像每个城市一样,虽然大同小异,但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我们所到之处,当地的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行程结束时,代表团团长、“同心”党议员、吉尔吉斯斯坦外交、国防、安全与移民委员会副主席鲁罗娃·莱拉·希亚诺夫娜说:“我看到了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看到了不同民族人民互相帮助、共同劳动的情景。我感受到,在这片蓝天下,人们自由、平等、热情、积极地生活着。”(完)